第14部分(第1/4 頁)
計劃就該這樣靈活,我們沒有具體規定攻擊目標和分界線。我們協調了航空兵的直接支援問題,凱塞林還答應從歐洲調來一些飛機進行支援。整個坦克集團軍的炮兵都在阿德姆以東的高地佔領了陣地。使我們驚訝的是,英軍卻把彈藥倉庫完整地留給了我們,這些倉庫是我們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為了同樣的目的而建立起來的 ' 注:防守託卜魯克的有南非第2師(第4和第6步兵旅)、印度第11旅、第201警衛旅(在皮拉斯吹諾嶺擔任預備隊)和第32集團軍屬坦克旅(52輛“馬蒂爾達”和“範倫泰”坦克),坦克多數都配置在公路交叉點和皮拉斯吹諾地域,用於實施反衝擊。共有三個野戰炮兵團和兩個中口徑炮兵團,約有70門反坦克炮分別配屬給各部隊。南非第2師師長克洛波少將為要塞司令官。 ' 。
六月十九日,第90輕裝師向東推進,發現敵人已經放棄了巴爾迪亞。我偵察分隊在巴爾迪亞和古比井之間的廣闊地域內進行偵察,只遇到了英軍一些輕裝部隊,並查明,裡奇對我向託卜魯克進攻不會有很大的阻滯行動。當晚,非洲軍開始由甘布特向要塞東南的集結地域前出。行軍的準備工作非常周密,行軍也很順利。六月二十日三時三十分,第21裝甲師報稱,全師“已充分作好準備,等待向託卜魯克進攻。”
五時,我和隆美爾站在阿德姆東北的高地上。戰鬥指揮部就設在這裡。天亮以後,我們可以把託卜魯克的輪廓看得一清二楚。
正好五點二十分,“斯圖卡”飛機飛來了。凱塞林是很守信用的,他派來了上百架的轟炸機,編成密集的隊形。他們採取了我從未見過的那種洋洋大觀的攻擊隊形對要塞俯衝。飛機俯衝攻擊之處,出現了大片的煙雲塵霧。當我們的炸彈落在防禦陣地上時,德意軍的炮兵一齊進行猛烈而協調的射擊。炮兵和飛機的聯合轟擊非常激烈,我們不久就發現,這對那一地區的馬拉塔營計程車氣影響是很大的。“斯圖卡”飛機整日地轟炸這一地區,炸彈用光了,就飛回賈扎拉和阿德姆機場去補充炸彈,爾後再返回去轟炸。在這種情況下,飛機投彈都透過坦克集團軍指揮所的作戰組來指揮,這是很見成效的。
過一段時間,工兵的突擊隊施放了橙色的煙幕,這表明,需要向縱深延伸炮火。六時三十五分工兵報稱,在第69號支撐點的正面,鐵絲網已被切斷,曼尼的步兵群和非洲軍的步兵向設有掩體工事的第一道陣地發起攻擊,並在微弱的抵抗之下迅速前進。七時零三分,曼尼報告稱,印軍一個連被俘。七時四十五分,已經開啟了一個寬闊的突破口,拿下了約十來個支撐點。在反坦克壕上架起了車轍橋,坦克攻入外圍陣地的道路已經打通。
防禦者的抵抗所以微弱,主要是由於攻方轟擊的厲害。而義大利人在這裡構築了堅固的掩蔽部似乎也是個原因。印軍在炸彈和炮彈的猛烈轟擊之下,躲進了比較安全的地下工事,這樣,他們就不能對我們在攔阻射擊掩護下進攻的部隊發揚什麼火力。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防者的炮火太弱。況且,各炮連之間幾乎沒有什麼協同。在攻方突破時,南非軍的幾門炮曾進行射擊,但負責直接支援印度第11旅的皇家第25野戰炮兵團,直到七時四十五分才開始射擊。該團的火炮只是負責打坦克,看來,英軍是指望中口徑火炮去轟擊外廓陣地上突破口部位,以及還在突破口以外集結的德軍。但中口徑火炮卻保持沉默,直到八時四十五分才開炮。這時非洲軍報稱,敵軍炮火“正在加強”,特別是“大口徑炮”火力正在加強。我到如今還清楚地記得,那天早晨我們親自觀戰,見到託卜魯克守軍炮兵進行那樣稀稀拉拉的射擊感到十分驚奇。這時,隆美爾曾到了前邊,親自指揮部隊實施突破。
對付象託卜魯克這樣的防禦外廓有三十五英里長的“環形要塞”,只要實施決定性的強攻,必然會在防禦中開啟一個口子 ' 注:按照原則,裝甲兵不應用於攻打要塞,但象託卜魯克這樣的“環形要塞”屬於例外。一旦坦克能進入突破口粉碎反衝擊,就能對整個防禦起到很大的破壞作用。 ' 。真正的考驗是要看敵人將要在哪裡實施反擊,以及將採取怎樣的措施。一九四一年四月,我軍的一些坦克曾經實施過深遠的突破,而且抵近了公路交叉點,後來遭到英軍坦克和支援炮兵的猛烈反擊,受到很大損失,被迫退出陣地。這一次是一九四二年六月,未必會發生類似的情況。這次我們有200多輛坦克,其中,125輛是德國坦克。我們的坦克是集中使用的,航空兵和炮兵的聯絡軍官,隨我們的先頭坦克前進,以保障給坦克以及時的支援。儘管如此,協同很好的反衝擊也會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