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方部隊的損失,一成不變地執行命令。當然,這種作法是有嚴重缺陷的,但是它也有很大的好處。
(2)他們擁有幾乎是取之不盡的人力資源去彌補傷亡。俄軍能經得起重大損失,因此對於損失是毫不在意的。
在計劃作戰行動時,對俄軍的反應加以考慮是很必要的、戰術上的時間計算,戰果的估計以及使用武器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都決定於這個因素。然而,必須指出,有的時候,戰鬥堅強的俄軍在不很厲害的炮火之下卻驚慌失措起來或表現神經過敏。但是,這種情況是極少見的,如果側重考慮這一點,就會犯大錯誤。把俄軍的頑強性估計高一點總要好一些。他們的軟弱只是一種例外,永遠也不要認為俄軍經受不住艱苦的考驗。
第十五章 退回第聶伯河一線
俄軍的夏季攻勢退卻問題第聶伯河防禦
俄軍的夏季攻勢
軍事評論家們研究德國於一九一八年突然失敗的原因時。得出的結論是:這是魯登道夫大舉進攻失敗的結果。另外的原因就是,“當軍隊知道,最後的兵力正在消耗掉,而且是白白消耗掉的,因而士氣非常之低落。”
一九四三年的情況與此很相仿,德軍之花已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凋謝。在這次會戰中,我們的部隊以不顧一切的決心實施進攻,準備決一死戰。他們投入這場戰鬥時的決斷精神,並不比一九一八年的進攻部隊差。也許有人認為,如果我們從庫爾斯克這個倒黴的突出部撤退下來,一定會大傷士氣,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我們的隊伍確實削弱了許多,但是戰鬥部隊的堅定決心卻沒有動搖。這裡不是詳細探討這個問題的場合,但是有一點很明顯,即我軍的頑強精神確實使敵人大傷腦筋。邱吉爾和羅斯福要求“無條件投降”,使我們在西線絕瞭望。而在俄國戰場戰鬥計程車兵們也清楚地知道,若紅軍侵佔我們國家,悲慘的命運就會降臨到東德身上。因此,儘管庫爾斯克會戰的戰略後果是十分嚴重的,但這不會使我軍的決心和士氣有所減弱。
德軍在庫爾斯克的進攻還在進行的時候,俄軍在勃良斯克和奧廖爾之間展開猛烈突擊,並且已經把這一突擊發展為大規模的進攻行動。第9集團軍在“堡壘”戰役期間大為削弱,已無力堅守奧廖爾突出部。非常令人吃驚的是,希特勒不僅同意第9集團軍的大規模退卻,而且要求要快。 ' 注:見《希特勒指揮戰爭》。 ' 他採取這種異常措施的原因是,他擔憂義大利的形勢。他要求把儘量多的部隊從俄國調出,以恢復南歐的態勢。於是,第9集團軍於八月五日放棄了奧廖爾,退到了迭斯納河的彼岸。俄軍繼續瘋狂進攻,並強使克魯格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退向斯摩稜斯克。可惜,希特勒卻一味要“南方”集團軍群死守其前進陣地,並抗擊俄軍於八月三日向哈爾科夫和貝爾果羅德發起的進攻。
由於我進攻失利和黨衛軍坦克軍撤到義大利,我們的防線被削弱了。此外,預備隊也已調到南面的北頓涅茨河一線 ' 注:這是為了對付俄軍於七月下半月向斯大林諾發起的進攻。 ' ,在托馬羅夫卡東南,俄軍突破了第52步兵軍的防線,於八月四日佔領貝爾果羅德,軍部被俄軍坦克沖垮。第48坦克軍奉命去控制我們右翼的受威脅地區。在隨後的兩個星期內,我軍被迫逐漸向蘇梅…哈爾科夫鐵路線收攏。俄軍的進攻規模很大,“大日耳曼”裝甲步兵師被從“中央”集團軍群調回給我們,以便能使我們對付俄軍這次進攻。在我們右翼的德軍第8集團軍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但是,儘管俄軍渡過了北頓涅茨河,並於八月十四日抵達哈爾科夫郊區,我們還是把這座城市守了一個星期。
這一階段的作戰行動,再次說明我們機動作戰的優越性。八月二十日,俄軍一個坦克軍和一個步兵師突破了“大日耳曼”師右翼的德軍第8集團軍的防線。當時“大日耳曼”師正防守阿赫提爾卡附近地區。該師奉命採取緊急行動恢復原態勢。為此組建了一個由“大日耳曼”師的作戰科長納茲梅爾上校指揮的突擊群,其編成如下:
一個坦克營,約有20輛坦克;
一個偵察連;
一個乘坐裝甲車的步兵營;
一個自行火炮營。
這個群同當面的俄軍相比是小得可憐的,但是它卻在12小時內完成了任務。取得勝利的關鍵在於行動的出敵不意和靈活地使用了僅有的幾輛坦克。俄軍認為,第48坦克軍還在防守阿赫提爾卡防線。因此,當我們坦克出現以後,並立刻攻打俄軍的翼側,這使俄軍完全沒有預料到。一開始俄軍的抵抗就是無力的,這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