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出的在登陸日舉行全國性祈禱的建議,理由是,那樣做可能會告訴德國人“尼普頓”登陸日就是真正的登陸日。又如,比萬向首相建議,他應該向國會報告的內容和什麼時候作報告。
比萬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他的權力之大也是空前的。
比萬還在盟國的實際戰略、策略及掩蔽計劃方面協調美國官方的言論和行動。他的駐美國代表是H ·M ·奧康納,此人隸屬英國駐華盛頓的軍事使團。
他透過五角大樓的聯合保安處——聯合總參謀部的一個機構進行工作。聯合保安處由美國的陸軍情報局、海軍情報局和空軍情報局組成,其任務是多種多樣的,像倫敦監督處一樣,它負責散佈有關“衛士”計劃和“堅韌”計劃的欺騙性的言論,並負責監督民事、政治及軍事機構,使其所作所為不致損害“尼普頓”行動的安全。因此,可以說聯合保安處是倫敦監督處的一個有影響的也是有效率的美國夥伴。
與此同時,倫敦監督處還在地中海沒有A 部隊,在近東、印度及東南亞也設有類似的機構。蘇聯政府參與“衛士”計劃和“堅韌”計劃的事宜將由英、美駐莫斯科的軍事使團進行安排。倫敦監督處需要時,英國情報局、美國戰略情報局和英國特種行動局的基層特工人員,以及盟國軍隊中的專門從事詐術的單位、英國和美國的經濟、政治戰爭局、英國外交部、美國國務院等都將為它服務。一句話欺騙活動已經變成了一種行業;如果再加上最高司令部下面的特種戰委員會,那麼,比萬在世界各地都有溫蓋特所說的“樂師和唱詩班”,能夠而且一定能表演“衛士”計劃和“堅韌”計劃的大合唱。
總之,這些計劃是英明的,合乎邏輯的,也是可行的;然而,在字面上它們卻像一個綜合性的騙局那樣饒有趣昧,這個騙局在某種意義上說就像一組專家巧妙地用顛倒事實的方法來欺騙另外一些專家。進行欺騙要用計謀。
正如比萬所指出的,只簡單地把大量的假情報交能德國人是不行的。只能從遠離主要戰區的地方,以間接的、微妙的方式一點一滴地“洩露”出去。垂手可得的情報最不可信,這是欺騙工作中的根本原則,這一點比萬知道得最清楚。應該迫使德國人去搜尋“實情”,在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把零零星星收集到的情況串在一起時,就會得出一份令人信服的完整的情報,形成一種同他們自己對盟國意圖的判斷十分接近的戰略。但是,比萬警告說,要使“衛士”計劃和“堅韌”計劃獲得成功,必須採取最嚴格的保密措施。他認為,掩蔽謊言與保護實情同樣重要。不管關於“衛士”計劃和“堅韌”計劃的假情報多麼有說服力,不管所使用的特殊手段何等高明,只要在欺騙的幕面出現一條小小的裂縫,真相就會暴露出來。
艾森豪威爾對“衛士”計劃的意見非常簡單。他要報給他的那份計劃上寫道:“我喜歡這一切。”有一些證據說明,“衛士”計劃——當時它的代號還是“傑伊”——是有效的。1944 年1 月希特勒投入戰場的作戰師估計有三百零二個,其中一百七十九個在蘇聯,二十六個在巴爾幹國家,二十二個在義大利,十六個在挪威和丹麥,五十九個在法國。這種配置表明,雖然希特勒斷定他要對付的主攻力量將在法國,但他並沒有排除盟國對巴爾幹國家和斯堪的納維亞進行遠征的可能性。但是“堅韌”計劃也同樣有效嗎?艾森豪威爾對此表示懷疑,因為,幾乎不能想象倫敦監督處能在“尼普頓”行動的三個最關鍵的階段(攻擊之前,攻擊期間和攻擊之後),在所有的戰場上都能智勝有史以來效率最高的軍事機構——德軍總參謀部。隨著入侵準備工作的加緊進行,要把希恃勒的注意力從海峽地區引開必將日趨困難,更不用說隱瞞主攻的時間和地點了。艾森豪威爾說,那項任務看來是無法完成的,“堅韌”計劃最多不過能拖住一、兩個德國裝甲師,拖它一、兩月而已。然而,跟其他人一樣,他知道,如果“堅韌”計劃受挫,“尼普頓”行動本身也可能遭到失敗。
倫敦監督處和特種戰委員會的目標現實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認為是不現實的。1943 年夏,溫蓋特曾向在華盛頓舉行的一次詐騙行動專家會議——“華盛頓英美掩蔽與詐騙戰術會議”提出了“傑伊”計劃的初步草案。會議確認“有必要設定全球性的掩蔽與詐騙行動組織”,並把“傑伊”計劃提交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審批。參謀長們表示“總的來說我們同意這項計劃”,但是,他們警告說:
“我們感到‘傑伊’計劃提出的總體詐騙的方針過於雄心勃勃,以致使人對其能否實行產生了疑問。我們認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