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金尚出列說:“公子,看來我們必須得馬上離開龍亢了。”
袁否想了想,對眾人說:“諸公請先回去準備,金公和紀靈將軍留下。”
當下一眾文武紛紛告辭離去,帳裡便只剩下袁否、金尚還有紀靈三人。
袁否直截了當的問紀靈:“紀靈將軍,如果現在拔營離開龍亢,你能確保軍隊在行軍途中不會發生譁變?”
“這個……”紀靈說道,“末將不能保證。”
總的來說,紀靈追隨袁術的時間比張勳長,在袁軍中的資歷也比張勳要老,但袁軍中的山頭並非只有紀靈、張勳兩個。
除了張勳、紀靈兩大山頭,還有兩個軍頭的勢力不弱於他們,這兩個軍頭就是驃騎將軍陸勉以及車騎將軍橋蕤。
除了張勳、紀靈、陸勉、橋蕤四大軍頭,下面還有八個小軍頭。
這八個小軍頭就是梁綱、李豐、樂就、陳紀、雷薄、陳蘭、楊奉以及韓暹。
現在橋蕤已經戰死,所部人馬也走死殆盡,屬於橋蕤的山頭已經土崩瓦解,楊奉、韓暹已在數月前投奔呂布,梁綱、李豐、樂就、陳紀四將又奉袁術軍令留在了壽春,所以張勳下獄之後,袁軍中還剩下紀靈、陸勉這兩大軍頭,以及雷薄、陳蘭這兩個小軍頭。
紀靈可以約束本部軍馬,卻約束不了陸勉、雷薄以及陳蘭三將麾下的兵馬。
“那就不能輕動。”袁否道,“在清除掉不穩定因素之前,大軍絕不可輕動!”
金尚道:“問題是孫策的江東軍旦夕即至,若是現在不走,只怕就走不了啦。”
袁否道:“兩害相權取其輕,孫策的江東軍既便追到龍亢,來的也只是少量精兵,只要清除掉不穩定因素,我軍未必沒有一戰之力,何況既便打不贏,也仍可從容突圍轉進,但如果不清除不穩定因素,卻有土崩瓦解之風險。”
金尚道:“也是,晁錯曾雲:攘夷必先安內,老臣有欠考慮了!”
袁否又問紀靈道:“紀靈將軍,羽林衛什麼時候能夠返回龍亢?”
羽林衛原本是屬於袁術的親軍,與袁術帳下各大軍頭的關係相對較淺,在經歷了水門反擊戰以及下蔡之戰後,羽林衛對袁否的認同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這支武力袁否是無論如何也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假如在清除異己的過程中發生譁變,袁否還指著羽林衛鎮壓呢。
紀靈道:“羽林衛並未走遠,昨晚上末將就已經假借張勳的名義給黃猗發去急信,若不出意外的話,羽林衛很快就會返回。”
袁否道:“好,等羽林衛一回來,我們就著手清理不穩定因系。”
金尚道:“現在的問題是,還有哪些人有可能成為不穩定因素?”
紀靈道:“公子,昨天晚上末將就已經將一批與張勳走得比較近的將校控制起來,不過在剩下的將校甚至大將中間,難保不會有張勳和馮氏的親信,這個就需要仔細甄別了,我們既不能放過張勳和馮氏的人,但也不能累及無辜。”
金尚、紀靈雖然沒明說,但矛頭都隱隱指向陸勉、雷薄以及陳蘭。
其中陸勉與張勳關係一向不好,按理說是不會因為張勳而舉兵發難的,可問題是,陸勉與江東小霸王孫策私交甚篤,陸勉對袁術忠心耿耿,袁術還活著時,陸勉絕對不會背叛仲家王朝,可現在袁術已死,陸勉是否會繼續效忠袁否可就難說了。
尤其這次策立之功被金尚和紀靈搶了,陸勉心裡就難免會失落。
至於說雷薄、陳蘭,平時與張勳走得非常之近,現在張勳冷不丁被下了獄,兩人為求自保,難保不會鋌而走險。
袁否道:“金公和紀將軍的意思某已經明白了,不過在羽林衛回龍亢之前,我們並沒有絕對的優勢,所以還是先耐著性子等等吧。”說完,袁否又嘆息道,“我們的人馬原本就已經所剩無幾了,再也經不起更多的損失了。”
金尚和紀靈聞言默然。
第31章 說服
與金尚、紀靈商定好了大方針之後,袁否又回到袁術的靈堂守靈。
古人極重禮儀,袁否哪怕是做樣子,大部份時候也必須守在袁術的靈柩前。
小若榴提著一瓦罐小米粥走進靈堂,袁否連著吃了三大碗還有些意猶未盡。
前些天,因為形勢危如累卵,旦夕會有性命之憂,所以袁否幾乎沒有食慾,但現在終於是雲開霧散,食慾立刻就恢復了。
袁否吃得正香,侍醫華佗忽然從後堂走了出來。
華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