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頁)
頭暈:“肉眼當然不成,難怪不會用工具測量嗎?”
“工具測量?”陳瑞喃喃自語了一句,問道:“皇上,恕微臣直言,現在的工具根本無法測量火槍部件的精度”
王福總算找到癥結了,原來是沒有準確的測量工具,中國的長度單位已經分得非常細了,其中最小的單位為忽,一尺為十寸、一寸為十分、一分為十厘、一厘為十毫、一毫為十絲、一絲為十忽。
也說是說一忽相當於一尺的十萬分之一,一米的三十萬分一,只有三微米多一點,用來量測火槍各種部件的精度綽綽有餘,可是這種長度只存在於文人的筆墨之中,從沒有精確的製出來。
難怪無法給部件定標準,沒有標準自然就無法進行流水線生產,秦朝時可以做到,是因為冷兵器的精度要求不高,而且秦國的組織嚴密,法律完善,整個國家就象一部精密的機器在運轉,而秦亡後,取而代之的漢朝實行的卻是黃老之術,以前秦國法律蕩然無存,流水線生產必須要有嚴密的組織,這一點漢朝無法做到,難怪會失傳。
“精度不夠那就改,朕就不信,制不出準確的測量工具出來。”
皇帝的話猶如在陳瑞等人面前開啟了一扇窗,陳瑞、宋應星兩人的眼睛都亮了起來,陳瑞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對呀,沒有就做,我就不行做不出來。”
“朕知道西方有一種東西叫遊標卡尺,用他來量測物體,可以將肉眼無法分清的刻度放大,愛卿不妨將之試做出來。”王福當然不能任由陳瑞等人摸索,否則黃花菜都要涼了。
“遊標卡尺,什麼東西?”陳瑞正想著即使做出了絲和忽又怎麼分辨時,沒想到皇帝馬上道出了一物。
“遊標卡尺麼,是這樣”王福詳細的將遊標卡尺的原理說了一遍,陳瑞一聽就明白過來:“妙啊,皇上恕罪,微臣這就去做做看。”說罷,招呼了宋應星一下,匆匆向工匠臺走去,竟然丟下皇帝不管了。
宋應星苦笑了一聲,他做官多年,不象陳瑞這麼不懂規矩,連忙向王福道:“皇上,陳大人做事心切,急於為皇上效力”
“沒關係,朕不在意,對了,宋愛卿,你的《天工開物》可完成了沒有?”
宋應星大為驚喜:“皇上知道微臣所作的書?”
王福點了點頭:“這樣吧,愛卿把書獻出一套,朝廷負責刊印一千套出來,發往各地,你看如何?”
“啊,回皇上,微臣當然願意。”宋應星差點被這突如其來的幸福擊暈,他的《天工開物》早在七年前就完成了,只是錢財不夠,在友人的資助下,不過刊印了數十套,沒想到不知為何卻傳到皇帝的耳中,竟然一下子就要刊印一千套。
古人寫書,雖然有潤筆之說,但要寫書賺錢幾乎沒有可能,多少人寫了書還要自己貼錢刊印,沒錢刊印的只能留下手抄的孤本,稍有閃失,一生心血便蕩然無存,宋應星辛辛苦苦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收集資料寫成此書,當然不希望自己的書埋沒。
第二卷血戰中原 第三章禮物
陳瑞丟下皇帝不管,宋應星只得找了一個老工匠重新陪同皇帝參觀,由於現場沒有工匠,王福也無法看出什麼來,只是草草走過,不過,這一場軍器局之行,如果能把火槍的標準件確立下來,進行流水線生產已經達到了目的。
“老人家,你在軍器局多少年了。”閒著無事,王福和那名老工匠交談起來。
“回皇上的話,小人十八歲進軍器局,如今已經五十八歲,算下來已經四十年了。”
“哦。”王福打量了老工匠白髮蒼蒼的頭顱一眼,他還以為這個老工匠至少有六七十歲呢,沒想到卻不到六十歲:“那老人家年齡如此大,還幹得動嗎?”
老工匠嘆了一口氣:“回皇上,小人現在已經老了,力氣活是無法幹,只能指點一下那些後生小輩。”
王福點了點頭,這樣的老工匠其實是寶,就憑後世許多工廠退休的老技術人員被工廠重新爭先恐後返聘就知道,王福扭頭向跟在後面的軍器局大使招了招手:“你過來。”
“皇上,有何吩咐?”軍器局大使見到皇帝終於想到了他,連忙樂顛顛的跑了過來。
“你統計一下,從本月起,凡是在軍器局幹滿三十年的工匠,每人每月加半石祿米。”王福知道工匠們待遇一直很低,朝廷對工匠幾乎是壓榨性的剝削,每月除了吃飯外,只另給一點口糧幾乎沒有工錢,只有逢到朝中大喜之日或許才有額外賞賜,而且他們幾乎看不到希望,一代是工匠,代代是工匠,這樣的工匠,他們的創造性幾乎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