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這些管事們的腦袋就別想要了,寧願皇帝有可能生氣,還是保住自己的腦袋要緊。
王福在軍器局外面沒有聽到什麼聲音就猜到了,對於這種行為也是頗為無奈,畢竟下面的官吏也是為自己的安全作想。
各個製作臺上還擺放著沒有完工的各種兵器,只是爐火卻熄了,留下來的都是一些白花蒼蒼的老工匠,這些老工匠有兒有女,年齡也大了,相對來說也說軍器局的頭目放心,王福本來想詢問一下他們一些事務,只是幾人說話根本聽不清,王福只能作罷。
“到生產火槍的地方看看吧,這裡朕就不看了。”
“是。”陳瑞應道。
火槍生產處的人員更稀少,只有五個年邁的工匠在那裡等著,見到皇帝和一群侍衛過來,連忙下跪。
“都平身吧,去,拿一枝火槍給朕。”
一名侍衛很快將一支火槍遞過來,這是一支剛完工不久的新槍,整個槍身油光鑑亮,槍管厚薄一致,無疑是一支質量非常好的火繩槍。
“這樣的火槍一月能生產多少?”
陳瑞回道:“回皇上,大約二千支左右。”
一月二千支,一年就是二萬四千支,以這個速度即使是要給羽林衛全部配上火槍也需要二年多的時間,這期間火槍還不能損壞,王福搖了搖頭:“太慢了,有多少人制作火槍?”
“回皇上,共有三千一百五十人。”
三千多人一個月才製造出二千支火槍,平均一人一月不足一支,這個速度讓王福更加無語。
第二卷血戰中原 第二章軍器局(二)
看出皇帝的不滿,陳瑞解釋道:“皇上,火槍構造精巧,共有數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馬虎,稍有偏差,整支火槍便報廢,要先產出十支合格的火繩,光是報廢的火槍差不多也要十支,這還是要有五年以上經驗的老工匠,如果不足五年,報廢的火槍更多。”
王福打量著手上的這支火繩槍,確實是非常精巧,光滑的木頭側面上光是銅部件就有七八個:機座、待發面、擊錘軸、火繩擊錘、擊錘彈簧、套帽每一樣都打磨的如同藝術品,加上前面的槍管,一個多月時間就能生產出一支合格的火繩槍來,確實不能算慢。
“為什麼不把每道工序分解出來,一人只負責一道,這樣再組裝起來就可以了。”王福淡淡的道。
流水線生產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早在秦朝就開始使用,秦軍縱橫天下,將六國數倍於幾的大軍擊敗,除了秦軍的驍勇善戰,和背後有一支高效率的兵器生產線是分不開的,秦軍連年作戰,兵器的消耗遠大於六國,人力卻只要六國加起來的幾分之一,以六百萬人左右的國力支撐著百萬大軍的作戰,秦軍卻從來沒有為兵器發過愁,除了用流水線,別無辦法。只是不知為何,這樣的流水線生產在秦之後卻消失了,再也沒有人提起。
在場的人都聽得一呆,皇帝簡直異想天開,陳瑞苦笑道:“皇上,這怎麼成,各個工匠生產的都有差異,要想將不同工匠生產的部件組裝起,談何容易,若真這樣生產,微臣估計一月也生產不了一千支。”
“既然有差異,那就讓他沒有差異,給每一個部件都定一個標準,達到這個標準才合格,只要所有的部件都可以通用,組裝怎麼會有問題上,這叫標準化生產。”王福略帶得意的道。
“這”陳瑞結結巴巴起來,給每一個部件都定一個標準,真能如此,當然可以大大加快速度,可是火繩如此精細,每一個部件都要反覆打磨,直到合上去嚴密無縫,怎麼能定出標準來:“皇上,微臣愚昧,無法做到。”
陳瑞的話讓王福聽得一愣,他轉頭向宋應星看去,宋應星也是一臉茫然,王福又將頭轉向那五名已經白髮蒼蒼的老工匠:“你們呢,有沒有辦法做到?”
“皇上。”數位老工匠見到皇帝問向他們,一個個顫巍巍的又要跪下,王福連忙揮了揮手:“幾位老人家年齡大了,免跪吧。”
“多謝皇上。”五人這才沒有跪下去,只是全都默不作聲。
“怎麼,今日但說無妨,無論講什麼,朕都不會怪罪。”
五人互相望了一眼,一名年齡最大之人壯膽回道:“皇上所說,小的們無法做到。”
怎麼會無法做到了,王福簡直有一種抓狂的感覺,只得耐心問道:“為什麼?”
“回皇上,若是此種方法用在刀槍劍戟上或許可行,火槍太過精巧,相差一絲一毫都不行,憑著肉眼根本無法觀測,只能一點點打磨測試。”
王福聽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