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虎好象知道誰是主要對手,對準突地稽猛撲過來,突地稽的虎叉兇狠異常,叉叉向老虎的要害刺去,連中十幾叉後,東北虎不甘心地倒在地上。
突地稽仔細看了看,認出這隻東北虎是一隻雌虎,見人不避,極有可能是在保護小虎。依常理,東北虎產下小虎之後,東北雄虎就要離開,不會在附近,可是,望著死去的東北虎,突地稽心中湧起一陣不祥之感,正在此時,身後傳來震耳欲聾的虎嘯,一隻吊睛白額大虎從林中躍出,一名獵手猝不及防,頭部被老虎咬住,巨大尖銳的虎牙輕易咬碎了獵手頭骨,突地稽拿起虎叉拼命地刺向巨虎,巨虎掉轉頭,巨掌向突地稽抓來,勢若奔雷,突地稽左肩已重重承受一記,鮮血噴湧而出,突地稽極為勇悍,受傷的同時,用虎叉刺中巨虎的頸部,巨虎躍起,將突地稽撲倒在地,突地稽用手死死撐住巨虎的下頜,巨虎張開血盆大口,森森鋼牙幾乎碰到突地稽的臉,其它二位獵手趁機用獵叉向巨虎猛刺,僵持不久,突地稽無力對抗巨虎的壓力,巨虎一口向其頭部咬來,突地稽頭一偏,巨虎咬在了右肩,突地稽一陣巨痛,但他仍用雙手緊緊抱住虎頭。
等突地稽醒來,已經躺在營地。侯大勇為突地稽接上了斷骨,並用樹枝固定,侯大勇用他的匕首削樹枝,用現代最先進冶金技術打造的匕首,在族人眼裡,可說得上削樹如泥,幾個年輕獵手輪流拿過匕首,露出羨慕的眼光。等看到侯大勇用打火機點火,更是嘴都合不攏,都把侯大勇視為天人,視打火機為神器。
到了古代,侯大勇一直很珍視從另一個世界帶來的物品,一個原因這此物品都是這個世界唯一的一件,更重要的是這代表著另一世界的情和愛,所有物品都是對另一個世界的思念。
突地稽受傷之後,已經很有威信的侯大勇自然而然成為這一個小部落的頭領。部族還沒有最後完成狩獵,冬藏不夠,意味著冬天的日子會很難過,侯大勇就帶著繼續捕獵。
大家都不知道,更大更深的不祥籠罩在部族頭上,在不足一柱香的路程外,發現了遼國騎兵。幾位有威望的老人聚在一起商議對策,決定還是躲進森林,儘量不與敵人發生衝突。
侯大勇一言不發,緊張思索著,他也贊成進森林,以弱對強最好的戰術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儲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滅敵人。“敵人來了多少,有何目的,是偶然路過,還是專程來對付我們”侯大勇在商議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必須知道敵人的目的,才能想出辦法來對付他們,所以,不能只是躲進森林了事,必須派人把敵人的情況搞清楚。現在大家到森林裡去,我、屈由紐古,還找一位聽得懂契丹話的和我們一起去敵營,把敵人的情況弄明白。”
最後經過商議,大家都同意了侯大勇的建議。
當族人向森林撤退的時候,侯大勇帶著兩位勇士去遼營偵察。去之前,侯大勇按照解放軍偵察的慣例,首先提出了紀律要求,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一切行動聽指揮,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必須聽侯大勇的命令,不準擅自行動;二是任何人不能讓敵人俘虜,如果被敵人發現,不可戀戰,被包圍後如果無法脫身,那麼寧可死也不落入敵手,反正落入敵手最終難逃一死,還要受盡凌辱;其次檢查了裝備,每人配備短刀、長刀各一把,長弓一張,箭二十支,馬一匹,衣服特別是手、腳部位用布包好,臉上用黑色菸灰塗黑。第三,用“黑熊”“大虎”作為接頭口令。準備結束後,侯大勇看著被自己武裝起來的兩位身體結實靈敏的獵手,心想:“如果讓我訓練他們二個月,決不輸於偵察大隊的那些棒小夥子。”
突地稽靜靜地看著侯大勇做著準備工作,他做過渤海將領,領兵打仗不是外行,侯大勇準備工作做得很細緻,有些地方雖說不太明白,但是細想又覺得很有道理。
偵察工作很順利,這支遼軍至少有五百人,營地旌旗獵獵,武器精良,糧食充足,透過各種現象,侯大勇得出一個結論,這是一支有備而來的騎兵,決非偶然路過。回到在森林裡的臨時營地,侯大勇把觀察到的情況和自己所作的結論向眾人說了,族人都很是悲觀,人的低落情緒也傳給了動物,往日精力旺盛的狗也搭拉著頭,連最漂亮的公狗都無精打彩地跟在主人身後。
小部落全部人口不過一百人,遼兵卻有五百,相差太大,最好迴避。
向東,向東,逃亡之路又要開始。
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遼國騎兵連逃亡的機會都不給他們,當一族人趁黑夜走到一個山口,一陣箭雨,讓族人只得退回在森林裡的臨時營地固守,十幾條生命凋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