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援助。馬林依恃盟約,而不精心設防(下面還要講到)。同時,他又是待罪之身,因為在薩爾滸之戰中逃跑,朝廷要處罰,正在調查過程中,他惶惶不安,根本沒有心思守城。底下那些官兵則幾個月見不到糧餉,“把總朱夢祥到開原領錢糧,一月不給。各軍衣物盡變,馬倒人逃”。官無鬥志,兵無糧餉,馬無糧料,民心動搖,如此狀況,談何據守!
三是,馬短草料,兵缺器械。馬沒有草料,有計程車兵沒有飯吃就殺馬充飢。有時要到城外很遠的地方去放馬,讓它吃野草。士兵手裡武器奇缺,有的拿著一根木頭棍子。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如何,可以想見。
第四,內藏奸細,暗通後金。下面還要講。
開原的上述薄弱防守,恰被努爾哈赤利用。萬曆四十七年即天命四年(1619年)六月初十日,就是薩爾滸大戰後的三個月,天命汗探知開原守軍到城外遠處牧馬,決定乘虛突襲開原。八旗軍4萬人行軍三日,天降大雨,河水暴漲,道路泥濘。努爾哈赤先派哨探偵察開原一帶雨量及道路狀況,得到的回報是:“開原無雨,道路不濘。”於是,天命汗將兵分為奇正兩路:以小股部隊直奔瀋陽為疑兵,沿途殺30餘人、俘20人以虛張聲勢;主力部隊則進靖安堡,直撲開原。
八旗軍馳抵開原城下,馬林先期全無偵探,來不及佈防,慌忙登城守禦,並在四門增兵。八旗軍一面在南、西、北三門攻城,布戰車,豎雲梯,魚貫而上,沿城衝殺,殺得城上守兵潰散;一面布重兵於東門,進行奪門血戰。自卯至巳(6~10時),兩個時辰,攻衝三陣,爭戰激烈。由於後金派進的諜工“開門內應”,八旗兵得以奪門進城。攝道事鄭之範臨陣倉惶,身受箭傷,下城乘馬,帶領家丁,從北門逃遁。後鄭之範被逮,死於獄中。
開原城失陷,副將於化龍、參將高貞、遊擊於守志等、招兵遊擊任國忠等皆死,馬林被斬。
馬林,父馬芳。《明史?馬芳傳》稱:馬芳“大小百十接,身被數十創,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所以,馬芳“威名震邊陲,為一時將帥冠”。馬林由父蔭為參將,進副總兵,升遼東總兵官。在薩爾滸之戰中,馬林率北路開原軍出三岔口,于吉林崖兵敗,僅以數騎逃命。為此,謫為事官,御守開原。馬林雅好文學,能作詩、工書法,交遊多名士,自詡亦甚高。《明史?馬芳傳附馬林傳》評論道:“林雖更歷邊鎮,然未經強敵,無大將才。當事以虛名用之,故敗。”他圖虛名,書生氣重,自詡甚高,並無將才,紙上談兵,終至敗死。
但是,開原城的明朝軍民,表現出可貴的節義。據《朝鮮李朝實錄》記載:“開原城中最多節義之人,兵才及城,人爭縊死,屋無虛梁,木無空枝,至有一家全節,五六歲兒亦有縊死者。”
後金軍因進攻開原遭到頑強抵抗,故得勝後殺戮甚慘。《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載述較詳:“我兵遂布戰車、雲梯進攻。欲先破東面,塞門掩殺。正奪門時,攻城者雲梯未豎,遂逾城而入。城上四面兵皆潰。其城外三面兵,見城破大驚,衝突而走,被抵門之兵,盡截殺於濠內。鄭之範預遁,馬林、於化龍、高貞、於守志、何懋官等並城中士卒,盡被殺。收人畜、財物,三日猶未盡。論功行賞畢,毀其城郭,焚公廨並民間房屋。”
朝鮮李民寏《柵中日錄》記載:“十六日,奴酋陷開原,屠害人民,亡慮六七萬口,子女、財帛之搶來者,連絡五六日。”
時明鐵嶺衛守軍得知後金軍進攻開原的哨報,派兵三千增援,後金諸貝勒急帶兵迎擊。明軍見開原已經失陷,後金兵馬前來接戰,便調撥馬頭,撤退回軍,但被斬40餘人。
這裡我要特別強調一下,就是明朝失敗的第四個原因:內藏奸細,暗通後金。努爾哈赤攻城拔寨,非常重視裡應外合,在開原也是這樣。後來,曾任明兵部尚書、遼東經略的王在晉在《三朝遼事實錄》中說:“開原未破而奸細先潛伏於城中,無亡矢遺鏃之費,而成摧城陷陣之功。奴蓋鬥智而非徒鬥力也。”這對天命汗以智謀取勝,是一例很好的說明。
開原與鐵嶺,犄角相峙,互為聲援。開原失,鐵嶺危。明朝失陷開原後,接著失陷鐵嶺。
三、鐵嶺陷落
“開原破不移時,遼左危不終日。”這是遼東巡撫周永春概括明朝失陷開原後危難態勢時說的一句話。遼左首先“危不終日”的就是鐵嶺。
鐵嶺是衛城,在開原以南,瀋陽以北。天命汗奪取開原一個月之後,七月二十五日,又率領貝勒大臣統兵五六萬,出三岔兒堡,圍攻鐵嶺城。天命汗坐在鐵嶺城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