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第3/4 頁)
將軍,若是歸降也可稱我二人為殿下,若是不願稱之也可直呼其名。”陸尋一改剛才的熱情,冷冰冰的說道。
俞大猷哈哈大笑起來:“好個伶牙俐齒,打仗威猛詭計多端,這嘴也不饒人,不愧是陸炳的兒子。好一對龍虎兄弟。陸尋,你可是還記恨我當年險些圍殺你之事?”
“非也,在商言商。而在戰場之上,自然要全力進攻不留餘地,您那次那般對我,可謂是對我的尊重和重視。您若念舊情放了我,呵呵,俞將軍那我才要覺得你折辱了我。是沒把我放在眼裡,反倒要恨你呢。”陸尋說道。
俞大猷點點頭:“比文孚還邪。好,好。好,果然血性男兒。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該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了。當年我不顧兄弟之情,跟隨大明,反攻文孚,你們可知為何?”
“雖有愚忠愚孝之嫌,但也算忠君愛國,各為其主而已。”陸繹說道。
俞大猷眉頭微皺道:“既然如此,你們又何故來勸降於我?明知我忠於大明,怎會再度投入叛軍之中,若是要投靠你們,我不早就投靠了?”
“我等只是為巴蜀百姓求俞將軍慎重選擇。”陸繹說道:“一旦將軍不降,那就更不會投降於外地西涼。我等要麼夾擊將軍,讓將軍背腹受敵勢必大敗,或坐山觀虎鬥,任由你與西涼拼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將軍糧草不足,火器也是後繼無力,只怕敵不過西涼舉國之力的進攻。到時候勢必大敗,西涼趁機定會搶先我們一步進駐巴蜀。將軍與西涼人馬對敵許久,對其的國策和戰略應該有所瞭解,雖然這些年發展甚多,但已然難以擺脫以戰養戰的陋習,到時候定會讓屠盡將軍手下士兵。士兵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乃是應該之舉,但百姓何罪之有?西涼燒殺辱掠,勢必給巴蜀百姓帶來無以復加的災禍,將軍只怕要是一意孤行,必定成為歷史的罪人遺臭萬年,被巴蜀世代百姓唾罵,更令漢人之土落入韃虜之手。將軍也不是那等不愛護百姓之人,就算不為自己名聲考慮,也要為百姓多多考慮啊。”
俞大猷不作聲色,陸尋又道:“咱們不論道義如何,也不說什麼助紂為虐孰是孰非。單說現如今俞將軍您所效忠的殘明,已經被攻陷,國家都沒了,朱厚熜更被送往京城,面見我父皇,如此一來將軍還在效忠誰呢?若不為百姓考慮,這樣的朝廷效忠還有何意?這樣的忠臣又怎敢妄稱為忠臣?天下蒼生此乃大義,大義面前所謂忠君愛國無非就是小義罷了。將軍若是固執小義,反倒是亂了大義,反而引西涼蠻族侵佔我漢人領土,不說天下人,起碼我陸尋第一個要說您糊塗,為你不齒。”
“哎。”俞大猷嘆了口氣,心思不免調動了。對啊,國都滅了,自己這般效忠還是效忠於誰你?看看山東的民生,不免得知新國定是百姓為重,而陸炳仁慈向來如此,百姓豈能過不上好日子?湯克寬寧可入獄,也不與陸炳為敵,而自己豈不是比湯克寬要跟陸炳感情深厚的多。當年與陸炳相識清源洞,就王鳴韶等義士是何等暢快。後冒著私自調兵殺頭的危險去救陸炳,率兵進擊武當山,阻天下武林人士,寧肯與天下武林反目,也要救了陸炳一命,這又是何等江湖義氣。再到後來為國為民,抵抗外敵海徵琉球,保家衛國阻白羽亂政,這一件件一幕幕湧上俞大猷的心頭,一切的過往雲煙此時盡數展現在俞大猷面前。
論起來,陸炳對國家的功績不可不謂之不大,若無陸炳,這個大明只怕早就亡了,而朱厚熜卻一而再再而三的鳥盡弓藏過河拆橋,實在是令人寒心。不過陸炳效忠大明並不是為了食君祿忠君事,而是單為了一個義字,為了對朱厚熜的義,故此幾次被貶,陸炳都無怨無悔,反倒是憑藉自己的力量打出一片天地。
到最後陸炳的起事也是被逼無奈,若不是朱厚熜想要了陸炳的性命,陸炳又怎會反了這個他辛苦保衛的大明呢?陸炳造反有保命之由,卻也是為了天下蒼生,他的心裡裝著國家,而俞大猷捫心自問,自己真的是個忠臣嗎?
非也,俞大猷被陳洪挑唆,與陸炳反目,皆是因為覺得陸炳厚此薄彼,對自己不義之舉,這才效忠了朝廷,卻果然被委以重用。什麼世代俸大明俸祿,世襲官職,自不敢愧對先祖,這不過是俞大猷對自己的心理安慰罷了。俞大猷連聲嘆息,對比陸炳的所作所為,自感自己實則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慚愧之至,而陸炳才是真大丈夫也。
陸尋和陸繹則面面相覷,看到俞大猷長吁短嘆思緒萬千狀也不打擾,自覺的這次降服或許有門。俞大猷耽誤不起,陸家更是耽誤不起,一旦西涼進入巴蜀,那新國和西涼的鬥爭或許就此拉開。新國連年大戰,即便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