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第2/4 頁)
但他並非庸才,自然明白事理,知道若是讓陸炳佔據了江山,百姓倒是可以安居樂業過上富足的生活,雖然國破但家不亡。可若讓西涼佔領,日後如何對待百姓尚且不好說。但先前的戰爭之中,西涼打法兇悍野蠻,百姓免不了被屠戮,慘遭兵禍。而西涼打穀場的習慣已久,戰爭期間燒殺辱掠難以防範。只怕要苦了百姓。俞大猷不忍如此,故此他率兵折回,對西涼兵馬進行防守,既然故國已滅,那怎麼也得為故國曾經的子民做些什麼才不枉大丈夫人生在世一場。
此時西涼果真蠢蠢欲動,夏大德再也頂不住壓力,西涼兵馬踏足巴蜀,但迎面而來的是忍受著亡國之恨的俞大猷部。俞大猷部上下一心。化悲憤為力量,重擊西涼兵馬,兩方大戰。西涼固然火器先進善用騎兵,但殘明的進步不小,雖比新國陸家軍的火器裝備略差,但對敵西涼兵馬卻是旗鼓相當。兩方氣勢不同,況且西涼兵馬得知殘明大敗,心生輕敵。更未曾料到俞大猷折回的事情,故此兵力分散四處掠奪以戰養戰。故此兩方一交鋒就高低立下了。西涼損失慘重,俞大猷所率精兵長驅直入。直把西涼兵馬打的退出三十餘里。
夏大德大怒,下令責罰進攻的主帥。西涼對敗軍之將的懲戒可謂嚴苛,惶恐之下,西涼進攻殘明的主帥下令死戰,大軍齊齊壓境,千軍萬馬勢不可擋。西涼通常的打法是火炮在後轟擊助陣,前方士兵手持善於在馬上射擊的西涼火器邊衝鋒邊射擊,威力更是不可小覷。而俞大猷則是用陣地戰對峙,挖壕溝涉拒馬以阻擋騎兵衝擊,利用陣地戰阻擊對手。先前西涼士兵死傷頗多,但西涼兵馬不死不休視死如歸,最終用人命往上填衝了過去,一旦短兵相接,騎兵自然成了步兵的天敵,一時間又換做了俞大猷部死傷慘重。
兩方你來我往,打起了陣地拉鋸戰,雙方死傷成千上百,僅大戰四天的功夫,西涼鐵騎足足損傷有三萬人之多,而俞大猷部則也損傷嚴重,傷亡人數高達四萬人,西涼之兇悍超乎俞大猷的想象。戰場之上,戰火紛飛,屍山血海,到處瀰漫著一股屍體燒焦的氣味,顯得十分慘烈。
就在此時,新國卻以短短六天的時間全面接管巴蜀殘明政權的大多土地,收攏降兵降將並安定軍政兩方,平撫民心,其速度令人目瞪口呆。隨即陸繹陸尋兩兄弟率兵逼近俞大猷部,俞大猷頓時陷入兩方夾擊的不妙境地,而韓素髮坐鎮成都府,齊書海掌管全域性調配,做戰後治理工作,成果頗豐。段清風閒雲野鶴,也不知道去了哪裡。而據傳,錦衣衛派人馬出動,準備成為巴蜀的第一衙門,新國不愧為大錦衣之國。
俞大猷萬念俱灰苦苦掙扎,在兩方大軍的夾擊下求生存,就在此時卻得陸家軍相邀,求俞大猷與陣前一聚。俞大猷座下眾將紛紛勸阻,擔心是計,不讓俞大猷前往。俞大猷所率部眾好多都是經歷過魯南戰役的,自然知道當年俞大猷曾險些要了陸尋的命,此番前去只怕是凶多吉少。但俞大猷付之一笑,聲稱陸家雖然有違於國家器重,牟朝篡位以承大統之位,但還沒下作到如此地步。此番前去,俞大猷僅帶腰間長劍一柄,孤身前往。
陸家軍大帳之中,陸繹陸尋兩兄弟聞聽俞大猷前來之報,特出營相接,面俞大猷後連忙抱拳聲稱:“見過俞世叔。”
俞大猷連連點頭也拱手抱拳回禮道:“兩位貴為新國皇子,怎能行至大禮。”
“賬外相見乃為私交,俞世叔乃我父之兄弟,武當山上更有救命之恩。我等不叫世叔,又該如何稱呼?我父常言世叔之勇猛和聰慧,兒時更是把當年世叔抗倭之事說的神乎其神,我等年紀漸大之後才知其中奧妙之處,雖有誇張卻足見世叔之威猛多謀。”陸繹說道。
陸尋接言道:“一入大帳,世叔與小侄談的就是國家大事了,公有公法,自然不能尋私情爾。故此我與兄長特此出營相見,也好提前拜會世叔,免得失了禮節。見世叔獨自前來,更是顯示對我等信任,對陸家的感情。亦有世叔之膽氣過人之處。”
“謬讚了二位賢侄。”俞大猷說道,雖然知道陸繹陸尋二人所言可能有虛假故意誇讚的成分,但聽了之後不免依然有些思緒萬千,想起當年與陸炳一同出生入死,共抗倭寇報效國家之事,現如今想來還是酣暢淋漓快哉快哉。怎曾想今日竟然分道揚鑣反目成仇。只嘆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各為其主罷了。
三人一同入了大帳,大帳之中兩人不再謙讓,紛紛坐於主副二坐,而俞大猷則沒有按照長輩應在的位置,反倒被讓坐於賓客的座位上。俞大猷說道:“兩位賢侄此次可是來勸降於我的?”
“俞將軍。入了大帳之中就再無世叔賢侄,請稱我倆為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