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3/4 頁)
那又如何?”耶律楚材並不以為意,“堂堂賀蘭國王若是站在在下一邊,那我豈不就是有志同道合者了嗎?”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耶律大人是前者,我只是後者。”趙誠道,“我若是發現了一項賺錢的好買賣,若是有人想將這項買賣從我手中奪走,我會相當不高興的。譬如大人將來在燕京諸路徵稅,以人丁計,那些淪為奴隸者大人難道也想去徵稅,他們可是權貴家中的財產。所以大人只能徵那些無權無勢的百姓,依我看一年徵一萬錠銀錢,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大人難道不覺得一萬錠太少了些吧?”
“不兒罕所言我也知道。如今只能走這一步,明年我會將課稅所建起來,我準備啟用舊朝文臣,我相信他們會做出一番好政績來,讓可汗認識到他們對國家也是大有用處地,正所謂可馬上得天下,而不可馬上治天下,治國還需文臣、漢法。如此才可一山望一山高,積跬步而成千裡也。”耶律楚材承認道。耶律楚材並非是一個積極冒進者,他對自己地目標征程有著清醒地認識。
“耶律大人好心思。”趙誠輕笑道,“不過,依在下計,大人要遇到的山將會一座又一座,大人的擔子可不輕哦。比如,蒙古的札撒在蒙古尚可通行無阻,比起草原上的歷代強大的部落來,自然是一部好律法,不過眼下施行於燕京諸路,恐怕有許多條款還需因地制宜。數年前,我在西域就曾為此上表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震怒,以為我是挑戰他的權威。若不是當年長春真人的諫言,我恐怕不會活到現在。耶律大人若是想一展胸中抱負,諸事還需三思而後行,急流勇進雖好,若是能暫避鋒芒還要暫避的好,不要將所有人都得罪了。”
“不兒罕,我雖虛長你十六歲,卻自認為這個天下,你才是最知我者。”耶律楚材。
“多謝湛然居士看得起在下。”趙誠道。湛然居士是耶律楚材地佛號。
趙誠抬頭看了看遠方的路,又看了看湛藍的無窮無盡天空,大有望斷天涯路之感。他似有些感慨地說道:
“此去一別,我與居士又分隔兩地,這一次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
“可汗說只要三年就能一舉平定中原,這個我相信。到時候將會是一場大盛事,那時你我少不了又會相聚一堂,共謀天下百廢待舉諸事,時不我待也。”耶律楚材抒發著胸中的豪情壯志。
趙誠忽然笑了,似乎將心中的不快拋到了一邊:“我相信會有那麼一天。到時候,我趙誠一定會帶領我賀蘭兒郎,與居士相會,望居士不要讓我失望。”
趙誠稍用力夾了一下馬腹,赤兔馬便一馬當先向前奔去。耶律楚材也拍了一下坐騎,追了過去。遼闊地大草原被他們拋在了身後。
第四十六章 三年之約㈥
賀蘭山中有一塊禁地。
這塊禁地出現在方圓五百里百姓的觀念中,時間還不太長。傳說中,當年中興府被蒙古攻克,城中發生瘟疫,賀蘭國王下令將患病者遷到了這裡,最後走出來的人卻很少。人們都說那裡是孤魂野鬼出沒的地方,因為每到夏天的時候,在山谷與群峰間遊蕩的鬼火如天上的繁星一樣多,而四周如林的墳頭遍佈四野,人若是走在其中不是迷路,就會遭到鬼魂的拘禁。
據說附近的獵戶中,已經有多人無意中走了進去,就再也沒有出來過的案例,並且曾有許多牧人報告說自己家的牲畜跑了進去,就不曾出來過。禁地的上空總是黑色濃霧迷漫,偶爾晴朗的日子裡,人們可以看到有黑色的巨龍騰空而起。在特別寂靜的夜晚裡,人們經常可以聽到禁地之中遠遠傳來的叮咣之聲,人們說那是鬼神在為爭活人當食物而發生戰鬥。
那是亡者的魂魄聚攏而成的妖魔。百姓中間都流傳著這個妖魔的可怕之處,諸如身高十丈,有尖牙利爪,身披黑色的披掛等等。所以,仁慈的賀蘭國王為了保護百姓不受殘害,將此地列為禁地,並派人重重把守,方圓五十里內嚴禁百姓涉足其中,並且在東南西北各修了一座祭廟,每七天就送上一批活牛活羊為祭品,才讓百姓被惡魔拘禁殘害的事件少了許多。
然而在某個暗夜之中,賀蘭國王卻從北方而來,直接馳入禁地之中,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個事實。
趙誠是從蒙古參加忽鄰勒臺大會之後,直接來到這塊禁地之中的。深秋的寒風迎面吹來,帶來了北方的寒流,山中更是如此。山中道路崎嶇,夜黑難行。趙誠一行人不得不下馬步行,四周黑色山峰如鬼蜮讓人暗自驚心,呼呼的風掠過鬆林,發出嗚咽的聲響,其間夾雜著孤狼的嚎叫聲。在空曠的山谷間變態迴盪著,讓人想掉頭逃走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