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2/4 頁)
不定的長處,到處煽風點火,終於讓百姓恐慌了起來,家家收拾細軟拖家帶口地躲進大山,或向太原府逃難去。因為百姓只聽到壞訊息,卻看不到有大軍來救。
汾西縣東三十里,逃難的百姓洪流,擁擠著沿汾水往北行進著。郭侃與他的手下也都換了順手搶來的衣服,混跡在人群之中,試圖混進陽涼南關。百姓不顧夜色的深沉,一邊忙著逃命,又一邊謾罵著賀蘭軍。郭侃感到遺憾,因為自己無形中敗壞了賀蘭軍的名聲,但他並不後悔,他相信趙誠會同意自己這麼幹的。
百姓永遠是戰爭中唯一的輸家。
夜色中,陽涼南關下百姓擁擠在一起。關口上的守軍拒不放行,百姓怨聲載道,紛紛怒罵。
“憑什麼不讓我們過去?”人群中有人高呼道。
“關上是以我們為人盾,來阻擋追兵。”
“聽說趙城縣被佔了,沒跑出來的人都被屠了!”
驀的,有人高呼道:“咱們自己想辦法,將這關門給弄開。”
“這鐵門如此堅固,怎可撞開?有沒有撞木!”黑暗中有人喊道。“蠢啊,咱用火燒。”有人給出辦法。
逃難的百姓,紛紛去尋找乾枯的草木,在鐵製的關門口堆起一座小小的柴山,黑暗中百姓尋來的並非都是可燃著的柴草。關頭上的守軍見逃難的百姓,變成了“暴民”,毫不遲疑地往下射箭,試圖阻止百姓的焚燬行動。有百姓倒下了,成了犧牲品。
百姓驚駭地一鬨而散,退出數百步遠。郭侃見此計徒傷無辜性命,望關興嘆一聲,只好離開逃難百姓的隊伍,另尋機會。
用手機隨時隨地看小說,欣賞最新文學章節請訪問:wap。qixinge
第五十一章 河東烽火㈡
此夜潼關火光沖天,二十里外可見。
“全軍拔營開進,與宋平部合!”趙誠毫不猶豫地下了命令。
以秦九為先鋒,全軍馳入潼關,下馬步戰,與宋平部裡應外合。宋平部見有強援來到,士氣大振,奧屯世英部大部放在兵器投降,其餘部在天亮時企圖渡河,淹死無數。李守賢部仍有部分人在頑抗。
濃煙仍在升騰,如黑色的蒼龍,將群山籠罩在它的腹中,空氣中瀰漫著糊焦和腥臭的氣味。漫山遍野到處都是戰死計程車卒與丟棄的戰旗、兵器。戰爭又一次顯示出了它與生俱來的殘酷無情。
“吾王威武!”秦九振臂高呼。
宋平部也遙遙呼應:“吾王威武!”
潼關內外響起震天的吼聲,巍巍雄關在這吼聲中顫抖了一下,然後歸於沉寂,因為這座雄關見過了太多的流血、犧牲、忠誠、背叛與爭王稱霸。大山則熱烈地回應著這吼聲,並且用一連串的迴響來迎接一個新的王者駕臨。
在這吼聲之中,賀蘭國王趙誠來到了這座千年雄關的面前,他的心潮澎湃,豪情滿懷。
“潼關天下雄!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耶律楚材感嘆道,“卻又是紙糊的,尤其是從內部就瓦解分崩。人心與勇氣永遠比天險重要宋平率著大小軍官,踏著被火油燃燒過的山林,邁過慘死倒在地上的或敵或友士卒的屍首,向潼關下那面巨大的赤旗走去。赤旗下也走出一個人,那是賀蘭國王趙誠,是宋平心目中的王者。為了這一天,宋平等了十三年。
“參見吾王!”宋平單膝跪倒在下,抱拳道。趙誠卻趕上一步。親自將宋平扶起。
“宋將軍請起,十三年前在西域訛答剌城下,本王就曾想過,何為忠義?何為英雄?”趙誠道。“這十三年來,你宋平告訴我什麼是忠義什麼是英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亂世之中,賣友求榮者眾,恩將仇報者又眾,忍辱負重者卻只有你宋平一人。本王有愧於你!”
“國主曾救我一命,臣無以回報,只有以死效命!”宋平熱淚盈眶地說道。“國主英明睿智,海內皆知。牧一方百姓,施一方仁政,百姓莫不敬服,河西、關西慷慨男兒爭相效命於前,此天命所歸也!末將只恨此時才能伏首稱臣。”
“哈哈!”趙誠將宋平身後的鄭奇、古哥等人一一扶起,撫著他們的臂膀親切地勉勵道。“忠臣不分先後,爾等願在我帳下聽命,又立此大功,待河東事了,本王就在這潼關封侯拜將!無論官職大小。皆有所賞,用你們手中地刀箭,去獲取萬戶侯的功名!”
“萬勝、萬勝!”
“萬勝、萬勝!”
全軍高呼。巍巍關山為之變色。在這激昂的吼聲中,李守賢與奧屯世英被帶了過來,他們面容悲憤,狼狽不堪,盯著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