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狀態:更新:正文 第775章 恨事』
『內容簡介:
她在前世是個雙腿殘疾的女孩,卻因為飛機失事來到了清末,在一個失寵的郡王家中出生,只因為是這個郡王唯一的骨血,又因為和慈禧同一天的生日,所以倍受寵愛,和光緒建立了深厚的兄妹之情,本來只想保護家人,可是卻不經意間讓哥哥和自己成了最有權勢的人,本來只是希望有時能勸勸慈禧,少花點公款的,可是最後自己卻軟禁了她』
**
章節內容開始…
正文 清朝時期公主封號的制度(轉)
“格格”一詞,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
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凡是尊貴人家的小姐,都稱格格。
親王的女兒,稱多羅格格,郡王的女兒,稱固山格格。皇帝的女兒,稱和碩格格,也稱和碩公主。最尊貴的公主,稱為固倫和碩公主。
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例如,皇太極的次女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倫長公主,後改為“永寧長公主”,復改為“溫莊長公主”。由此可見,現在影視劇中把皇帝之女稱作“格格”是不準確的(如,“還珠格格”、“十八格格”)。順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即:
一、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三、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五、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格格”之稱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際,才漸漸終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曆)一生共生了十個女兒,其中有五人因早歿沒有加封,另外五個女兒,加封為公主。即第三女(孝賢純皇后生),封固倫和敬公主;第四女(純惠皇貴妃蘇氏生)封和碩嘉公主;第七女(孝儀純皇后生),封固倫和靜公主;第九女(孝儀純皇后生),封和碩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倫和孝公主。她是個例外,因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歲時生的,是乾隆帝最鍾愛的女兒,後下嫁給和的長子豐紳殷德。她本應封為和碩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為“固倫公主”。此外,乾隆帝還收養了其弟弘晝的一個女兒,後來加封為和碩和婉公主。
清朝前身“後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製。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
清代的王都是滿蒙貴族,異姓漢族王只有開國時四個,平西王吳三桂,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孔有德早死,女兒孔四貞是清代唯一的漢公主,封和碩公主,此後清代再無漢人公主。
正文 醇親王(轉)
第一代醇親王
愛新覺羅·奕譞,生於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840年10月16日),卒於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891年1月1日),道光帝旻寧第七子。奕譞生母是道光帝皇貴妃烏雅氏,與第八子鍾郡王奕詥、第九子孚郡王奕譓是同一個母親所生。
在道光帝的九子中,除第四子奕裕�濤換實郟ㄏ譚岬郟┖馱縊烙組湔咄猓�畛雒�牧礁鋈耍�吹諏�庸�淄蹀叄€和第七子醇親王奕譞。奕訢出名,是因為他在同治、光緒二朝掌權久,政績卓著;奕譞出名,則是因為他家連續兩代都出了皇帝,前一個是奕譞的兒子光緒帝載湉,後一個是奕譞的孫子宣統帝溥儀。
奕譞的學識和才智都不及恭親王奕訢,但他在官場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