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3/4 頁)
守士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交州)七郡,領交阯太守如故”,旨在抗衡劉表在交州的勢力。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劉表與張繡合擊曹操,雙方互有勝負。
其後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據守南陽的張繡接受謀士賈詡的建議,向曹操請降,劉表從此失去了對南陽郡的影響力。
接著,袁紹又遣人求助於劉表,劉表向來使許諾,卻又不正式派遣軍隊助戰,亦不肯協援曹操,只希望自保於(長)江、漢(水)之間,以觀天下之變。
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向劉表說:“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所重,只在於將軍。將軍若是希望於亂世有所作為,便應乘天下方亂而起事。
如若不然,則應選擇一個能夠領導天下的人而相從。將軍現在坐擁十萬之眾,而只是安坐而觀望。
所謂見賢而不能助(指曹操),請和而不能得(指袁紹),如此兩家必將歸怨於將軍,將軍也不可能繼續從容自立了。
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向而歸之,其勢必能滅袁紹,然後必定帶兵南向以擊江漢,恐怕將軍也不能抵禦其大軍。
所以我為將軍計算了,不如舉州依附曹公,曹公必然會重待將軍;如此便可以長享福祚,子孫晏然,這才是真正的萬全之策。”
蒯越亦以此勸劉表,可是劉表狐疑不決,便派遣韓嵩往見曹操,以觀虛實。
韓嵩從許都回來後,指出曹操威德並立,是真正的明主,便勸劉表遣子入質。
劉表卻因而懷疑韓嵩反為曹操做事,大為憤怒,要殺韓嵩,然而當問及韓嵩之隨行者時,得知韓嵩只是說出肺腑之言,並無他意,方才沒殺韓嵩,但仍將他囚禁起來。
從這件事可以反映出劉表雖然外貌儒雅,然而心裡卻頗為多疑。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劉表派步騎一萬人攻西鄂,西鄂縣長杜襲召集所有擔負守城的官吏百姓共五十多人,堅守城池,最終寡不敵眾,劉表軍攻入西鄂城。
同年,劉備自袁紹處來投奔荊州,劉表厚相結待,卻沒有重用劉備,只安排他駐紮新野,成為自己的北藩。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遠征柳城時,劉備曾勸說劉表起兵後襲許都,劉表不納其言。
至及曹操還軍中原,劉表才對劉備說:“之前不採納你的建議,現在就失去了如此良機了。”
第兩百一十三章 守戶之犬(下)
劉備只得說:“方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機會定會再出現,又怎會有所終極呢?若果今後能把握機會,這回之事就不足以為恨了。”
不過,在諸侯爭戰中劉表始終持中立態度,而同時劉表也不再向中央政府交納稅收。
劉表的自守態度也使得荊州地區避免了許多戰火,為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在穩定了中原的局勢後開始向南方發展。荊州成為他的第一個進攻目標。
劉表在晚年時,未能妥善處理後嗣的事宜。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與劉琮都牽涉到嗣子之爭的問題上。
最初,劉表因為長子劉琦與自己的相貌長得相似,而十分喜愛他。
但後來劉琮娶了劉表繼室蔡夫人的侄女,蔡氏就愛屋及烏,喜愛劉琮而討厭劉琦。
蔡氏於是經常在劉表面前抵毀劉琦,劉表因為寵信蔡氏,於是逐漸信以為真。
另外,蔡氏之弟蔡瑁及其外甥張允亦得劉表信重,且又與劉琮相善,故此劉琦越感不安。
後來劉琦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向劉表請纓代替戰死的黃祖出任江夏太守,以求自安。
後來劉表病重,劉琦還歸襄陽探望。由於劉琦素來慈孝,張允等人怕其父子二人相見而親情相感,會令劉表確立劉琦為嗣,於是不許劉琦入內探望,並說:“主公命你鎮守江夏,是個非常重任。
如今你留下眾兵將於江夏而擅來襄陽,主公知道後必定會加以怒責。此舉有傷親情,最終只會使他的病情惡化,這實在不是孝敬之道啊。”
劉琦被拒諸門外,不能與劉表相見,劉琦只得流涕而去。
而據《英雄記》及《魏書》記載,劉表病危時曾想將荊州讓給劉備,劉備不忍趁人之危而再三推卻。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秋初,曹操開始領兵出發,南征荊州。
同年八月,劉表因背疽發作而身亡,享年六十七歲。
劉表死後,荊州群臣擁立其次子劉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