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真是不錯,解決了我們的心頭大患。”雖然彭茂邦在儘量控制激動的心情,但是喜悅之情仍然流於顏表,“去把換崗休息的參謀叫上,我請大家吃飯。”
一天之內取得兩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彭茂邦不高興才是怪事。
卷一 沙場礪兵 第二十三章 手到擒來
小說巴士 更新時間:2010…8…28 3:12:17 本章字數:6479
如果要評選第四次印巴戰爭中最神秘的“角色”,盧誠聞指揮的特種部隊、孔志高領銜的陸航試驗部隊、梁國翔所在的海航試驗部隊、以及空軍試驗部隊都要與“劍魚”號潛艇爭奪“頭號主角”;如果評選收穫最豐碩的“角色”,就非“劍魚”號潛艇莫屬了。。ΠET
潛艇離開榆林港,進入深水航道後,華劍鋒才與樂家成一同開啟了提前放入保險櫃的命令檔案。
隨後“劍魚”號以二十七節的最高航速一路南下,到達納土納群島以南海域後,才將速度降到十六節,跟隨一艘從廣州前往阿布扎比的VLCC超級油輪,從巽他海峽進入了印度洋。
選擇巽他海峽,而不是馬六甲海峽,主要為了避開美國海軍的潛艇。
“劍魚”號的行動屬於絕密,甚至連“劍魚”號的存在都屬於絕密。印巴危機爆發後,“華盛頓”號航母以臨時停靠的名義進駐新加坡,第七艦隊的數艘攻擊核潛艇也進入了印度洋。
美國肯定會想到,中國海軍將派遣潛艇去印度洋監視印度海軍。
美軍潛艇必然在馬六甲海峽守候,等待中國潛艇自投羅網。只要中國參戰,美國將把中國潛艇的活動情況通報給印度海軍,引導印度反潛兵力圍剿中國潛艇,甚至親自出手擊沉中國潛艇。
華劍鋒不能冒險,“劍魚”號率先出發,就是要提前在印度洋上佈下一顆暗棋。
進入印度洋後,“劍魚”號轉向北上,從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西面經過,在七月一日上午到達拉姆比利潛艇基地外海。選擇好潛伏點後,“劍魚”號將速度降到了六節,放出了長達一千五百米的拖拽式線列聲納。
因為“劍魚”號的側舷被動聲納基陣過短,所以不得不用上拖拽式聲納。
如果有別的選擇,華劍鋒不會使用拖拽式聲納。使用拖拽式聲納之後,潛艇的速度必須保持在六到十二節之間,還不能做高強度機動。如果需要追擊敵潛艇,或者規避敵潛艇,必須收回,或者割斷拖拽式聲納。一般情況下,沒有任何潛艇艇長喜歡在實戰中使用拖拽式聲納。
當然,拖拽式聲納的優秀效能是不容質疑的。
“劍魚”號埋伏在拉姆比利東南大概五十五海里處,透過拖拽式聲納,能夠清楚聽到從基地內進出的船隻,以及艦艇發出的聲響,並且進行精確定位。當然,印度潛艇也別想從“劍魚”號的“耳朵”底下溜出去。
僅僅一個白天,“劍魚”號先後探測到了六艘潛艇。
兩艘209,兩艘877型“基洛”,還有兩艘“魷魚”,華劍鋒對這些“小蝦米”沒有任何興趣。出與“職業本能”,華劍鋒讓聲納長測試了“魷魚”的靜音效能,發現法國人的宣傳非常誇張。相隔一百二十千米,“劍魚”號的拖拽式聲納都能截獲“魷魚”發出噪音,並且進行對比分析。由此可以算出,“魷魚”號在由DCN公司生產的AIP系統推進時,噪音至少有一百一十五分貝,而不是法國人宣稱的九十五分貝。
印度潛艇集體出動,引起了華劍鋒的高度重視。
天黑後,他讓潛艇上升到了潛望鏡深度,希望能夠收到總參謀部發來的命令。只是,他白等了一個晚上。直到天亮後,才收到確切訊息:印巴即將開戰,搜尋監視“殲擊者”號核潛艇。
收到命令後,華劍鋒立即讓“劍魚”號下潛到了二百五十米深度。
當時,他還不能確定“殲擊者”號是否在基地內。核潛艇可以在海上活動四十五天以上,印巴危機爆發後,充當戰略核威懾力量的“殲擊者”號就有可能離開潛艇基地,進入了孟加拉灣。
憑藉從盧誠聞那裡學來的“直覺”,華劍鋒覺得“殲擊者”號就在附近。
當然,這絕不是狹隘意義上的“直覺”。
“殲擊者”號是印度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核潛艇,設計原形為前蘇聯海軍的“查理-1”型攻擊核潛艇。為了具備戰略核威懾能力,“殲擊者”號指揮台後面的艇體內安裝了十二具垂直導彈發射管。憑藉射程僅一千五百千米的“戰術彈道導彈”,“殲擊者”號很難完成戰略核威懾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