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始我就認為只有兩條途徑才能使我的建議成為現實。第一,再發生一次全球性大危機,程度如1931—1932年那次一樣,或者如1921—1922年那次也可以,只有這樣,全世界的經濟領導人才會接納新思想,在一大堆可能途徑中找出一種激進的新辦法,以解決豐裕中的匱乏問題。第二種可能的途徑是發生一場純粹的貨幣危機——例如由於國際儲備不足引發的危機。可以想像,在極端需要國際儲備時,一些金融政策顧問就能理解商品本位制的總體優越性了。如果專業人士認為到了該採取一種更新、更完善的貨幣制度的時候,我的想法就可能被認為是同類思想中最出色的。而另一方面,我對透過宣傳運動就能把我的具體想法兜售給普通大眾這個看法幾乎沒有什麼信心,而且我也不認為只要取得了大眾支援——例如對湯森計劃的支援——就會對那些經濟—金融政策制定者產生重大影響。
①賀拉斯(Horace,公元前65…前8):古羅馬詩人和諷刺家。他的《歌集》和《書札》對西方文學產生過很大的影響。——譯者
尾聲
本傑明·格雷厄姆在63歲時的自述
1957年5月
本有許多忠誠的朋友,幾乎沒有冤家,但是也沒有一個是親密知己,由此可見本的性格特徵之一斑。下面我們來研究他的內心世界以探索這個現象的原因吧。小時候,他聰明伶俐、討人喜歡、難以對付、富於幻想,並且非常敏感。他小心翼翼從不傷害別人,所以不能理解為什麼別人,包括深愛著他的人在內,常常會若無其事地傷害他,甚至出於惡意。他年紀很小時就開始工作了,既勤奮又認真,簡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管自己事,把淡泊禁慾作為神授的生活準則。
十五六歲以後,本的性格完全形成了。從外貌看,他儀表堂堂,令人羨慕。他充滿青春活力,具備了所有促使自己走向成功的美德:勤奮、穩健、值得信賴以及其他許多優點。他的“高貴者行為理應高尚”的看法更增強了他那善良的本性。這是因為他始終覺得自己能有聰明才智是件很幸運的事,同時他也渴望留給世人一個好印象。出於對自己智力的自信,他理所當然地認為他一定要體面地做好每一件事以獲得成功。
本對別人的批評反應極其敏感,使他性格形成了兩個顯著的、幾乎可以說獨有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為了避免任何指責和非難,他竭力把事情做得既體面又討人喜歡。另一個特點是:他不願意評判別人,甚至於逐漸變成絕不願評論他人。對周圍的人,他有一個理想的交往方式。他始終表現得彬彬有禮,和藹可親,極其耐心,避免和外界發生任何形式的衝突,如果會傷感情,哪怕是籠統的爭論他都不參加。
隨著年齡的增長,本傑明在任何領域本都獲得了某種程度的獨立性,他的判斷力使他深信自己的行為決不能僅僅聽命於常規和偏見。當交往中的繁文縟節只使他違心地行事時,他逐漸覺得有點厭煩。但這也僅僅是表面上有所改變,並沒有影響他與周圍環境的本質關係或反映出他與周圍環境的關係已有什麼變化。
他和周圍環境的關係並不像他早年所渴望和期盼的那樣處理得很成功。比較而言他和女人的關係處理基本上欠妥。縱觀他的生活,他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吸引他的或是他所喜歡的女人。在他度過了早期一段清教徒式的生活後,他的性生活也不匱乏或單調。在他看來,自己和女人之間的麻煩僅僅是因為女人們懷疑他的優秀品質,特別是懷疑他的好脾氣和才智。反過來,本對他身邊的女人也產生了反感和非難的情緒。部分出於自己對現實生活的體會,部分可能出於他本人的想像,本認為幾乎所有的女人都是不可理喻、頤指氣使,對他的和善和耐心不領情,而且一意孤行地窺探他私人生活的禁地。
直到晚年,本才遇到一位心地善良、性格溫和、氣質高雅的女士,而這些優點在別的女人身上他從沒看到過。在她面前,本覺得他能敞開心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無須像對其他人那樣處處提防。在這位女士的影響下,他平生第一次懷疑他是否應對外界持有防範戒備之心。自從大學畢業以來,為什麼他認為沒有一個人,不論男人或女人真正地在思想感情上與他打成一片呢?為什麼他不曾有親密的夥伴或真正的好朋友呢?
本重新反省自己的性格。他發現自己不太會阿諛奉承。不過也看到了自己寬宏大量的姿態掩蓋著自滿、自私、勢利及某種矯揉造作,看到了平靜的外表掩蓋著一定程度的個人主義。本的第三任妻子曾說他很仁慈,但他算不上一位大丈夫。這句話的確一針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