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是不明智的;另一方面,他對毫無保留地將共產黨員全部加入國民黨這一點還是無法接受。這種矛盾的思想狀態,反映在張國燾這一時期發表的兩篇文章裡。
據張國燾所說,他發表第一篇文章的原因是這樣的:
11月間,鮑羅廷給加拉罕寫了一份有關廣東真相的報告,並託人將這份報告的英譯本送給張國燾參閱。透過這份報告,張國燾知道了國共兩黨黨員在廣州合作的情況,他們團結一致,擊退了陳炯明的兩次進犯,使廣州轉危為安。這使他感到中共黨員跨有兩個黨籍,暫時還不會引起嚴重糾紛。
他回憶說: “由於這些演變,我對國共合作的前途較為樂觀了。我根據鮑羅廷的資料,在《新國民》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廣州的新氣象》的文章。這篇文章雖沒有論到國共合作的問題,但主旨是號召所有革命分子合作,並以廣東的例項為證,認為不同黨籍和形形式式的革命分子,能在一個共同的革命事業上大公無私地通力合作,是今日中國革命所必要的。”
那麼,他發表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麼呢?他說: “我發表文章是頗有用心的,藉此表明我贊成國共合作的意向,一掃此前認為我反對國共合作的誤傳。北京的同志們和朋友們看了我這篇文章,都認為適合時宜,態度正確。後來,廖仲愷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就曾稱讚這篇文字,認為最能體現國共合作的真義。”②張國燾: 《我的回憶》(第1冊),現代史料編刊社1980年版,第313、358頁。
張國燾雖然如是表白了一番,但正如他後來所說: “我內心是始終根本反對中共黨員加入國民黨這一政策的。”②從張國燾的性格來看,他絕不會將這種反對情緒長久地埋在心裡。所以不久,張國燾就翻譯了一篇《俄羅斯無政府黨宣言》,並於12月20日發表在《新青年》季刊第2期上。
我們在這裡不想對《宣言》本身作任何評價,只想對張國燾翻譯這一宣言的動機作一探討。張國燾翻譯並發表這篇宣言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宣傳無政府主義,因為從宣言的內容來看,已經全然不是正統的無政府主義的主張了。他的真實動機只能解釋成是為了沖淡當時國共合作的濃郁氣氛。在張國燾看來,與國民黨的三民主義相比,《宣言》所闡述的主張更接近於共產黨人的思想。所以,他在譯文之前專門加了一段文字,其中有這樣一句很耐人尋味的話: “我們——共產主義者——對於那些純潔高尚的無政府黨,不但很是敬佩,而且極願與他們合作,共同擔負中國之革命事業。”《張國燾年譜及言論》,解放軍出版社1985年版,第161頁。這意思無非是說,與其與資產階級的政黨國民黨進行合作,還不如與“純潔高尚的無政府黨”進行合作。
張國燾對國共合作的不熱心還表現在國民黨一大上。
國民黨改組工作此時有了很大進展,各地的黨員進行了重新登記,在一些沒有國民黨組織的地區,也經過共產黨員的積極活動建立起了一些國民黨分部或支部。這樣,孫中山等人便決定在1924年1月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3年12月,各地開始推舉出席會議的代表。
為了使共產黨員在參加國民黨一大的代表中佔有一定比例併發揮積極作用,中共中央於12月25日專門發出通告第十三號,提出: “吾黨在此次國民黨全國大會代表中,希望每省至少當選一人,望各區會與地方會預商當選之同志,此同志必須政治頭腦明晰且有口才者,方能在大會中糾正國民黨舊的錯誤觀念。”《中共中央檔案選集》第1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11頁。
也許是為了促動張國燾改變對國共黨內合作的態度,或者還有別的原因,國民黨北京市黨部推選張國燾為出席國民黨一大的代表之一。但張國燾打心眼裡不願意參加國民黨一大: 一方面,他對從事工人運動的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還沒有想通,而且他目前正在從事鐵路工人運動,所以不願擔任國民黨組織的工作;另一方面,他還要負責籌備全國鐵路總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和京漢鐵路大罷工一週年紀念會事宜。但準備參加國民黨一大的李大釗則極力主張張國燾前往廣州,以表示中共黨內在國共合作問題上意見已經統一;另外兩人一同出席,遇事還可以互相商量。張國燾不好推辭,只得赴會。
大約在1923年12月底,李大釗、張國燾離京赴粵時途經上海。因為事前已接到通知,所有參加國民黨一大的共產黨員需在上海集合,共同討論在國民黨一大上所應採取的態度。
1924年1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