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書於立法局,逐條析辯,如是者五年或十年,然後損益制定之。定本既頒,則以後非經全國人投票,不得擅行更改憲法。
次六、自下詔定政體之日始,以二十年為實行憲法之期。
本篇乃論憲法之當速立其如何辦法,至各國憲法之異同得失及中國憲法之當如何,餘亦略有管見。但今茲論之,尚非其時,願以異日。
118
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301
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
(1901年6月16日、7月6日)
《中庸》曰:“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大哉言乎!
野蠻時代所謂道德者,其旨趣甚簡單而常不相容;文明時代所謂道德者,其性質甚繁雜而各呈其用。而吾人所最當研究而受用者,則凡百之道德,皆有一種妙相,即自形質上觀之,劃然立於反對之兩端;自精神上觀之,純然出於同體之一貫者。譬之數學,有正必有負;譬之電學,有陰必有陽;譬之冷勢兩暗潮,互衝而互調;譬之輕重兩空氣,相薄而相劑。善學道者,能備其繁雜之性質而利用之,如佛說華嚴宗所謂相是無礙、相入無礙。苟有得於是,則以之獨善其身而一身善,以之兼善天下而天下善。
朱子曰:“教學者如扶醉人,扶得東來西又倒。”凡我輩有志於自治,有志於覺天下者,不可不重念此言也。天下固有絕好之義理,絕好之名目,而提倡之者不得其法,遂以成絕大之流弊者。流弊猶可言也,而因此流弊之故,遂使流俗人口實之,以此義理、此名目為詬病;即熱誠達識之士,亦或疑其害多利少而不敢複道。
則其於公理之流行,反生阻力,而文明進化之機,為之大窒。莊子曰:“其作始也簡,其將畢
119
401梁啟超文集
也巨。“
可不懼乎?
可不慎乎?
故我輩討論公理,必當平其心,公其量,不可徇俗以自畫,不可驚世以自喜。
徇俗以自畫,是謂奴性;驚世以自喜,是謂客氣。
吾今者以讀書思索之所得,覺有十種德性,其形質相反,其精神相成,而為凡人類所當具有,缺一不可者。今試分別論之:
其一 獨立與合群
獨立者何?
不倚賴他力,而常昂然獨往獨來幹世界者也。
(中庸)所謂“中立而不倚”
,是其義也。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以此,文明人所以異於野蠻者以此。吾中國所以不成為獨立國者,以國民乏獨立之德而已。言學問則倚賴古人,言政術則倚賴外國。官吏倚賴君主,君主倚賴官吏。百姓倚賴政府,政府倚賴百姓。乃至一國之人,各各放棄其責任,而惟倚賴之是務。究其極也,實則無一人之可倚賴者。譬猶群盲偕行,甲扶乙肩,乙牽丙袂,究其極也,實不過盲者依賴盲者。一國腐敗,皆根於是。故今日救治之策,惟有提倡獨立。人人各斷絕倚賴,如孤軍陷重圍,以人自為戰之心,作背城借一之舉,庶可以掃拔已往數千年奴性之壁壘,可以脫離此後四百兆奴種之沈淪。今世之言獨立者,或曰“拒列強之干涉而獨立”
,或曰“脫滿洲之羈軛而獨立”
;吾以為不患中國不為獨立之國,特患中國今無獨立之民。故今日欲言獨立,當先言個人之獨立,乃能言全體之獨立;先言道德上之獨立,乃能言形勢上之獨立。危哉微哉!獨立之在我國乎?
120
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501
合群雲者,合多數之獨而成群也。以物競天擇之公理衡之,則其合群之力愈堅而大者,愈能佔優勝權於世界上,此稍學哲理者所能知也。吾中國謂之為無群乎?彼固龐然四百兆人,經數千年聚族而居者也。不寧惟是,其地方自治之發達頗早,各省中所含小群無數也;同業聯盟之組織頗密,四民中所含小群無數也。然終不免一盤散沙之誚者,則以無合群之德故也。合群之德者,以一身對於一群,常肯絀身而就群;以小群對於大群,常肯絀小群而就大群。夫然後能合內部固有之群,以敵外部來侵之群。乃我中國之現狀,則有異於是矣。彼不識群義者不必論,即有號稱求新之士,日日以合群呼號於天下,而甲地設一會,乙徒立一黨,始也互相輕,繼也互相妒,終也互相殘。其力薄者,旋起旋滅,等於無有;其力強者,且將釀成內訌,為世道憂。此其故,亦非盡出於各人之私心焉,蓋國民未有合群之德,欲集無數之不能群者強命為君,有其形質,無其精神也。故今日吾輩所最當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