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 頁)
型之間引起競爭,那麼,這種競爭有可能引起美國與歐洲之間的爭鬥。這是因為在世界上的所有列強中,惟獨歐洲具備可用來挑戰美國的規模、資源、體制和技術。實際上,包括福山在內的一些觀察家早就在問,“西方”一詞究竟還有沒有意義。鑑於美國業已宣佈要實行防止挑戰者崛起的政策,這種思路突然使得有關美國入侵海牙的笑話(該笑話是由於美國拒不簽署國際刑事法庭公約而杜撰出來的)變得不那麼好笑了。當然,實際的入侵不會發生,但是美國與歐洲之間出現某種冷戰顯然是有可能的。
美國人幾乎都還沒有認識到歐洲經濟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相反,歐洲立場的難於統一,沒完沒了地成立委員會,專心致志地制訂八萬多頁令人頭腦發木的歐盟全套規章制度等等,往往令我們感到不勝其煩。但是,正如肯尼迪總統1962年在發表支援歐洲統一努力的講話中所指出的那樣,建設“聯合歐洲”的任務遠比建設美國的任務艱鉅得多。20世紀70年代,當我作為斯科特紙業公司歐洲市場營銷部的負責人在布魯塞爾工作期間,對這一說法的真實性有過切身體驗。當時,我們在歐洲主要國家裡都設有分公司,並且正在努力規範我們的營銷活動,以使這些活動得以在全歐洲,而不只是在某個國家裡開展。
這一努力常常需要把各個不同國家的市場營銷經理們召集到一起商討市場變化。其間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語言。我們以英語為工作語言,然而,這樣做並非總能行得通。此外,還有上千條理由說明全歐洲的營銷策略行不通。比如說,我們在義大利北部有一家造紙廠,在比利時北部另外還有一家。我們想讓這兩家造紙廠向法國市場供紙。可是,比利時的紙巾卷比義大利的碰巧寬一點。這樣一來,把貨物運到法國超市後就造成了混亂。還有,在英國標籤上的資訊必須與在荷蘭的有所不同。這類例子不勝列舉,不過我們已從中窺其概貌。這是一個冗長乏味、經常急得人發瘋的過程,而我經管的只是一個公司和一個相當簡單的產品流程。對那些正在為歐盟一次制訂一個標準的歐洲官員們所表現出來的精力、耐心及奉獻精神,我實在感到驚奇。
我們來看看歐洲所取得的成就吧。歐盟制服了瘋狂的通貨膨脹,減少了惡性國家預算赤字並對新的赤字做了限制,設立了一個歐洲中央銀行,而且使用了單一的貨幣。如今,你可週遊歐洲各國而不必兌換貨幣或出示護照了。人們常說,美國的經濟居世界第一,日本第二。這種看法已經過時了。2002年12月13日,歐盟決定吸收10個新的成員國,2004年6月生效,歐盟的人口總數將因之達到4�5億,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9萬億美元——這一數字是日本的兩倍,僅次於美國的10萬億美元。此外,如果歐元大大強於美元,那麼歐元還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貨幣。
對於這一發展的意義,無論怎麼估計都不會過高。在全球經濟領域,歐洲是一支羽翼豐滿的超級勢力,它使得美國無法採取單邊行動。歐盟可以透過一名高階官員用一個聲音說話,就像它在貿易、農業、技術標準、競爭政策及貨幣等事務上所做的那樣,它完全可以與美國並駕齊驅,一點兒都不用受別人的擺佈。假如這類事情發生,歐盟自己往往會制訂標準。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任執行長及工商大亨傑克·韋爾奇以切身之痛領教了這一點。為了在退休前做出最後的業績,韋爾奇試圖實現通用電氣公司與霍尼韋爾公司的合併。當該方案順利透過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審查程式後,他和華爾街的人士們都認為這筆交易已是板上釘釘,並訂購了香檳酒。後來證明,他們過於心急了,沒有把歐盟競爭政策專員馬里奧·蒙蒂考慮在內,結果正是此人扼殺了這筆交易,也毀了韋爾奇的退休宴會。蒙蒂以此證明,任何兩家在歐洲設廠但以美國為基地的公司,未經歐洲批准就無法實現合併。透過此舉,他也維護了注重對競爭者而不是對消費者的影響這一競爭原則的有效性,而這也正是美國的典型做法。
還有比競爭政策更重要的,那就是貨幣。貨幣是王牌。以前,華爾街,尤其是《華爾街日報》總是說,歐洲貨幣的統一永遠不會發生。當歐洲貨幣統一後,人們又說統一的貨幣無法流通,即使真地流通,歐元也不會對美元構成挑戰。歐元是否能夠長期流通,只有時間能夠證明。不過,我們現在已經感受到了它對美元的衝擊。由於美元呈持續走軟之勢,2003年2月底,俄羅斯將它的部分外匯儲備由美元換成了歐元。歐元正在成為60年來世界上從未見過的東西:一種可以代替美元的獨立外匯儲備貨幣。美國將會發現自己在利率、存款利息及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