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是日,四方流寓及徽商西賈,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無不成集。長塘豐草,走馬放鷹;高阜平崗,鬥雞激鞠;茂林清海,劈阮彈箏。浪子相樸,童稚紙鴦,老僧因果,持者說書。立者林林,蹲者蟄蟄。日暮霞生,車馬紛沓。宦門淑秀,車幕盡開,婢騰倦歸,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奪門而入。
沒有人能看得出來,當小掘一郎凶神惡煞地騎在馬上,以征服者的蠻橫的目光盯著這群所謂的支那殘民之時,他心裡卻在想像著晚明中國江南的這幅其樂融融的民俗畫卷。這種暗藏著的精神享受是不可告人的,和他的身世一樣不能反思又充滿誘惑。它又像愛琴海上女妖的歌聲,但小掘卻並不想如那個希臘英雄一般,把自己綁在船桅上。
此刻,小掘在這一張張和他們島國人幾乎沒有區別的黃面板黑頭髮的的臉上仔細分辨著,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夠把漢人和旗人給區別開來。杭諺曰:一月燈,二月鷂,三月上墳市裡看姣姣。他讓李飛黃給他拿來一些杭州的志書,其中倒是講到杭人清明掃墓的習俗。到了此時節,小戶人家往往擔盒提壺步行去墓地。富家墓地常常是較遠的,就泛舟具撰前往,至於新婦掃墓,濃妝豔裹,厚人薄鬼,竟就被人稱之為上花墳了。志書上還記載著杭人跑到城牆上站著,專門觀賞旗婦們出城上墳,故而有“清明看形二奶奶“的俚語。小掘暗暗地對旗人很感興趣,有時,在不自覺中,他會把幾百年前這支遊牧民族對漢人的征服和今天他們大和民族對支那的征服聯絡起來。
現在,他看到沈綠村的小車開過去了。經過他面前時,還不忘記停下來,伸出帶白手套的手,微笑著和他打了個招呼。小掘知道,他這一次是專門去掃他妹妹沈綠愛的墓的。這個由小掘深深痛恨著的女人,竟然被他們杭家人自己弄死了。沈綠村這條老奸巨猾的狐狸不動聲色,想裝著不知道他小掘在其中的作用。老狐狸,沒有當過一天兵、沒有一點武士道精神的文職官僚,無論在日本還是在中國,總有這樣的傢伙!小掘一郎一邊也微笑著和他招手,一邊在心裡輕慢地罵著他。
李飛黃永遠也不會知道小崛一郎的這種心態,他在小掘眼裡,常常不過是一個又博學又背時的小男人。但小掘一郎那種對在杭旗人的微妙的感興趣的發問,卻使晚明史學家李飛黃興奮不已。他以為他們終究是有共同語言的了,或者說得更透一點,他以為小掘一郎認同了他。這種認同增強了他的安全感,因此他便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起來:
“小掘太君果然對漢學有更深入的研究。旗人入關,進我杭州城,凡數百年來,也是大起大落,一幅風雲畫卷啊。自清順治五年以來,旗人入杭,便有滿、蒙、漢三族。這裡許多人不知,原來也有漢人入旗的,不過都是長江以北早就歸順了滿人的漢人才有入旗資格。旗人在杭又分為三等,一為王公貴戚,“二為中下級軍校文員,三為一般兵丁。說到這些旗人,倒也是英勇無畏,有那麼一點如今貴國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呢。“
李飛黃偷眼看看小掘,發現他面有愉色,便放心大膽說了下去:“旗人生子,會用冷水沐頭;還愛吃生蠍子,認為這是一種勇決之氣。萬國公報主辦人、英人李提摩太,說到我們杭州的旗人,倒有十大總結,太君不妨聽聽,曰:忠君、愛國、合群、保種、不怕死、不要錢、不欺軟怕硬、不趨炎附勢、好善、通道。“
聽到這裡,小崛一郎突然放聲大笑,說:“李教授真是博學,凡能為我所用者,無一不記。你看旗人入杭州,本與杭州漢人生活交往,最後卻要弄個英國人來總結十大特色。杭州的漢人也是太謙遜了吧。“
李飛黃聽了這話連忙解釋說:“這十大特色雖是英人所言,卻是真正有道理的啊!哎,別的我不說,就說我們教育界吧,晚清的時候就有個叫瓜爾佳惠興的在旗女子,創辦學校經費不足,向富家女眷勸募。學校辦起來之後,正需要銀子呢,那些個人卻說話不算數了。那叫惠興的,走投無路,就以死相諫呢,這不是不怕死嗎?如今杭州惠興路的來歷,正是從這女子而來的呢。”
小掘一郎冷笑一聲,說:“你說一個不怕死的在旗女子,我也給你說上一段如何?貴國民國初年的《申報》倒是登著那麼一篇文章,專講那杭州旗人的苦況。說的是一個姓劉的旗婦,往乞舍粥,因人多被擠,傷了頭,又打了碗。這女子一時憤起,將她兩個女兒都拿刀砍了,又把小兒子扔進河裡,自己也抹了脖子。你說這人怕不怕死——”
李飛黃舉起大拇指誇獎小掘說:“太君好記性,真是過目不忘。被你這一說,我倒才想起,是有這麼一段史實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