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其不同點在於,第一主宰者會使人遭受偶然不幸,這種偶然不幸向人表明:上天的意圖是要創造物本身也是行善的。還有一點不同,按照前一個假說,人幾乎只有純粹被動的善的觀念,而。
按照這一假說,人除了具有接受善行的觀念以外,還學習由自己去認識為善是怎麼回事。於是,創造物本身就產生某種感到自己與神有相似之處的觀念。由於人的特性傾向於自認為是最完善、最可愛的創造物,這就使人相信,第一主宰者高於人類,正如人認為自己高於其他存在物一樣。因此,人類愈是對一般慈善懷有高尚的觀念,它對於神的觀念就愈崇高;而有助於人防止人世間發生偶然變故的那種機靈和謹慎,以及因避免了這種變故而產生的快樂也就更進一步加強了關於至善之人的觀念。因此,無限智慧的觀念就從凡人的觀念引匯出來了。
至於不幸的變故,在這種體系中也象在我們的體系中一樣,人們的思考習慣於把它看作是能喚起對於最高善人的觀念的啟示,看作是能使人關心自我保全的啟示,而不將其視
100
89自 然 法 典
為真正的禍害。此外,理性往往使人們覺得這些變故只在某一方面有害,而一般來說,卻都有良好的效果。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在第二種體系下,人具備的對於神的觀念比第一種體系下還高。
這一切也都證明我的第四個命題:慈善借心靈的感受使。。。。。。。。。
智慧完善。。。。。
必須指出,在上述兩個假說中,人對於神還沒有任何觀念以前,可以說也就本能地為善,而不是由於任何恐懼所使然。
必須看到的第二點:人用不著法律也不需要道德,因為他不必擔心同類對他行惡。
第三,由於人把神的觀念僅僅和他認為是善的事物聯絡起來,儘管無知令他把這種觀念加之於毫不神聖的事物之上,這也並不是比我們中間的平常人的粗俗觀念更為嚴重的偶像崇拜。
第四,尤其在第二個假說中,人樂於行善,正如他希望幸福一樣;因為假定他不傾向於任何惡習,他就會把行善作為自己幸福的最美好的部分之一。
在什麼體系中神的觀念能日益完善或受糟蹋
我們把人置於第三體系,即正是他現在所處的體系之中。
我認為,這種狀態跟前一種假設的狀態一樣,也具有全部這樣的好處,即人在服從簡單的自然法則的情況下,必須
101
第三篇 通行道德的特別缺點99
進行互助。
人從中獲得完善智慧和心力的同樣的手段①,獲得使我們的智慧和至善的觀念趨於完美的同樣手段,以及獲得慈善和幸福願望之間同樣的相互促進。
但不幸的是這種良好的傾向可能發生變化,而人可能自我損害,並危害自己的同類。只有一條原因可以引起這個巨大變化,而且一切都在證明:那就是私有制。人能夠認識這。。。
種危險並且防避它:如果危險一旦發生,那麼毫無疑問,深淵的景象以及自然所提供的避免危險的簡易辦法本來還會令人對慈善和神的智慧產生新的仰慕,並且會使人更堅持這種獲得幸福的唯一手段。
而事實卻相反,千百種變故使人離開純真和正直而促使他們從事強盜的行徑。有人要問:為什麼上天允許這種災難性的變化呢?
①有一個學院對學者們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重建藝術和科學是否有助於。。。。。。。。。。。。
風俗的淳化?。。。。。
這個問題按前兩個假說很快就可以解決,按第三個假說,如果各民族未受私。
有制敗壞的話,也一樣可以解決;毫無疑問,知識廣博只會使人變好。。。我認為這個著名的學府真有點愛開玩笑,竟把獎金授給了對這個問題作了否定回答的大膽的詭辯家(注:摩萊裡這裡指的是盧梭)。
而這個學院本身也故意嘲弄理性,竟把藝術和科學教會我們對大量無聊的事物表示公正的蔑視,說成是敗。
壞風俗。它也認為下列事物是敗壞風俗:惡習日益減少,偽善逐漸消失,那種自。。。
我約束以取得非難他人的權利的粗暴而迂腐的陰鬱性格變少,生活方面的隨意和自由增加。它沒有看到,或視而不見:藝術和科學使人懂得社會的真正樂趣、驅除野蠻行為、增進我們的快樂,儘管好象在某些方面激起我們的貪婪心理,但並不是這些知識本身存在這種有害的性質,而是因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