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裡曾經是宗教中心,它們的作用僅僅是用於進行宗教
祭祀活動。瑪雅人的居住形式是小型群居,有時一個居住點的規模只有一個家庭
那麼小,那些茅草屋頂的小房子散佈在廣大的農村之中。
當第一個西班牙人光顧了瑪雅尤卡坦地區之後,這種情況就改變了。在描述
16世紀的瑪雅城鎮時,蘭達這樣寫道:
在西班牙人征服那個國家尤卡坦之前,當地居民以一種高度文明的方式聚居
在城鎮裡。他們修整土地,清除雜草,然後種上優良樹種。他們的居住區域佈局
是這樣的——城鎮中心是帶有漂亮的露天廣場的神廟。四周是地主、祭司和那些
最顯耀的人居住的房屋。然後是最富有的人的住所,離這些寓所最近的是最受尊
敬的人,城鎮的底層人民只能住在近郊。
毫無疑問,從分散居住到城鎮聚居點的出現,這一巨大的跨越性變革發生在
托爾特克人入侵尤卡坦之後。這一過程在第五章有詳細講述。
關於古典主義時期瑪雅人的居住形式,最可靠的資訊來源於對烏瓦夏克吞附
近的聚居點的研究。研究的成果是這樣的:一條十字交叉的道路縱橫城鎮之中,
道路的中心坐落在廢墟的主要部分上。從中心向外輻射直至末端,每條路段有400
碼寬,1 英里長。每條路段都被切成68個正方形,邊長100 碼。每個正方形內又
包含著10000 個邊長1 碼的小方形。呈十字交叉狀的四個路段的總面積有272 平
方米,也就是272 萬平方碼。這些正方形被認為是政治、宗教中心近郊城鎮建設
的模本。考古學家們仔細研究了這些正方形,以追尋人工建設,特別是房屋遺址
的痕跡,這些房屋大多建築在高出地面一到二英尺的小土坡上。這些以茅草、小
樹為材料建築起來的房屋在城鎮被遺棄後的10年內就將徹底消失。
有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土地當中有43%是洋蘇木樹沼澤或是其他不適宜
居住的區域。剩下的57%則是有可能為人類所征服。在這片土地上,A群落和E
群落佔領了40萬平方碼的土地(佔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14。7%),這是烏瓦夏克
吞地區八個廣場複合體中最大的二個。這樣就餘下了114 萬平方碼(即114 平方
米)土地,也就是接受調查的國內可用土地的42。3%。這114 平方米的土地上包
括52座築有房屋的小山坡和50座水庫,當然,它們的具體位置還不能確定。
既然已知烏瓦夏克吞具有延續了上千年的人類居住史,那麼每個時期似乎只
有一小部分房屋有人居住。儘管普通的瑪雅茅草房的壽命最長不超過30年,那麼
那些小山坡上的房屋也可能是某一棟民房的重修物。假定每八棟房屋中有一棟有
人居住,每棟房屋住5 人,那麼當時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36 人。瑪雅人祖
傳的住宅一般包括兩棟或兩棟以上的房屋,烏瓦夏克吞附近的小山上有1 /3 的
房屋是這樣成群分佈的。如果把這些因素也考慮在內,那麼剛才我們計算的人口
密度就太低了。
準確地劃定烏瓦夏克吞的宗教、政治中心的範圍是不可能的。但大家一定還
記得蒂卡爾,古典主義時期瑪雅最大的文明中心,它距離烏瓦夏克吞只有10英里
遠。這就限定了烏瓦夏克吞的地理範圍,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的烏瓦夏
克吞—蒂卡爾地區高度密集的人口。
瑪雅的人口問題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受到了質疑,那就是土地承受能力。
現在尤卡坦地區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英里30人。一個近10年的調查資料顯示,盡
管相當比例的土地上都種植了出口作物henequen,但進口的穀物只能滿
足2 %的全國需求量。並且,對於當地居民而言,henequen就是他們的
主要經濟來源。
如果我們把每平方英里30人作為整個盆地的平均土地承受能力的話——儘管
這一數字並不準確,真實數字可能只有它的一半,但也可能是它的兩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