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形(2),有仙人數人(3),將我上天(4),離月數里而止。見月上下幽冥,幽冥不知東西。居月之旁,其寒悽愴。口飢欲食,仙人輒飲我以流霞一杯(5)。每飲一杯,數月不飢。不知去幾何年月,不知以何為過,忽然若臥,復下至此(6)。”河東號之曰“斥仙(7)”。實論者聞之,乃知不然。
【註釋】
(1)亡:出外。
(2)見:疑衍文。後文有“忽然若臥”,可證。臥:這裡是睡覺的意思。
(3)有仙人數人:《太平御覽》卷三四引《論衡》文作“有數仙人”,可從。
(4)將:送。
(5)流霞:神話傳說中的仙酒名。
(6)以上參見《抱朴子·祛惑》。
(7)斥仙:被貶斥的仙人。
【譯文】
項曼都喜歡學道求仙,棄家出走,三年才回來,家裡人問他離家後的情況,曼都說:“離開家的時候連自己也不知道,忽然像睡著一樣,有幾個仙人把我送上了天,到離月亮幾里遠就停下來。看見月亮四周幽深渺茫,幽深渺茫得使人不知道是東是西。住在月亮旁邊,那兒寒冷淒涼。口餓得想吃東西,仙人就拿一杯“流霞”給我喝。每喝一杯,幾個月不會餓。不知道離開了多少年月,也不知道因為犯了什麼過錯,忽然像睡著一樣,又被降到這裡。”這樣河東郡的人就稱他叫“斥仙”。尊重事實的人聽了這些,就知道不真實。
【原文】
24·14夫曼都能上天矣,何為不仙?已三年矣,何故復還?夫人去民間,升皇天之上,精氣形體,有變於故者矣(1)。萬物變化,無復還者。覆育化為蟬(2),羽翼既成,不能復化為覆育。能升之物,皆有羽翼,升而復降,羽翼如故。見曼都之身有羽翼乎,言乃可信;身無羽翼,言虛妄也。虛則與盧敖同一實也。或時聞曼都好道(3),默委家去,周章遠方(4),終無所得,力倦望極(5),默復歸家,慚愧無言,則言上天。其意欲言,道可學得,審有仙人,己殆有過,故成而復斥,升而復降。
【註釋】
(1)故:本來。
(2)覆育:蟬的幼蟲。
(3)聞:疑是衍文。上文有“或時盧敖好道求仙”與本句例同,可證。
(4)周章:周遊流覽。
(5)力:體力。望極:絕望。
【譯文】
既然曼都能上天,為什麼不成仙呢?已經三年了,為什麼又回來呢?人離開人間,飛昇到皇天上,精氣與形體,本來就會有變化。萬物變化,沒有再還原的。覆育變化成蟬,翅膀完全長成,就不能再變成覆育了。會飛的動物,都有翅膀,升上去又降下來,翅膀仍然像原來一樣。要看見曼都身上長有翅膀,他的話才能相信;身上沒有翅膀,他的話就是假的。虛假的程度跟盧敖是同一種情況。也許曼都喜歡道術,悄悄地棄家出走,周遊遠方,終於沒有得到什麼,但身體疲乏感到絕望,悄悄地又回到家裡,慚愧得無話可說,就只好說自己已經上過天。他的意思想說,道是能學到的,確實有仙人,自己恐怕有過錯,所以成仙之後又被貶斥,昇天了又被降到人間。
【原文】
24·15儒書言:齊王疾痟(1),使人之宋迎文摯(2)。文摯至,視王之疾,謂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3)。雖然,王之疾已,則必殺摯也。”太子曰:“何故?”文摯對曰:“非怒王,疾不可治也。王怒,則摯必死。”太子頓首強請曰(4):“苟已王之疾,臣與臣之母以死爭之於王,必倖臣之母(5)。願先生之勿患也。”文摯曰:“諾,請以死為王(6)。”與太子期,將往不至者三,齊王固已怒矣。文摯至,不解屨登床履衣(7),問王之疾。王怒而不與言。文摯因出辭以重王怒(8)。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悅,將生烹文摯。太子與王后急爭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摯。爨之三日三夜(9),顏色不變。文摯曰:“誠欲殺我,則胡不覆之,以絕陰陽之氣?”王使覆之,文摯乃死(10)。夫文摯,道人也,入水不濡,入火不焦,故在鼎三日三夜,顏色不變。此虛言也。
【註釋】
(1)齊王:這裡指齊湣(m!n敏)王。齊湣王(?~公元前284年),一作齊閔王、齊愍王。戰國時齊國君主。田氏,名地(一作遂)。約公元前301~前284年在位。使齊國曾一度強盛,與秦昭王並稱東西帝。後五國聯合攻齊,兵敗,出走到莒(今山東省莒縣),不久被殺。疾痟(xi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