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4 頁)
姓安居樂業,就是堯、舜大概也還難於完全做到這一點吧!”老百姓安居樂業,是天下太平的證明。治理人,就應該以人為主。老百姓安居樂業就陰陽之氣和諧;陰陽之氣和諧就萬物滋生;萬物滋生就有奇瑞出現。看看當今的天下,老百姓是安居樂業呢?還是岌岌可危呢?既然老百姓安居樂業,那麼天下就是太平的了,祥瑞即使不齊備,並不妨害它稱為太平盛世。所以先王之道用祥瑞作為判斷天下太平的根據,如果祥瑞不顯著,那就是天下太平的事實還沒有出現。但是有時也許天下確實太平了,然而祥瑞未必齊備,所以先王之道又是用事實來作為判斷天下太平的根據的,不一定要求祥瑞齊備。聖主治理天下,盼望天下太平,百姓安樂,並不期待符瑞的出現。
【原文】
57·3且夫太平之瑞,猶聖主之相也(1)。聖王骨法未必同(2),太平之瑞何為當等?彼聞堯、舜之時,鳳皇、景星皆見(3),河圖、洛書皆出,以為后王治天下,當復若等之物,乃為太平。用心若此,猶謂堯當複比齒(4),舜當復八眉也(5)。夫帝王聖相前後不同,則得瑞古今不等。而今王無鳳鳥、河圖,為未太平,妄矣。孔子言鳳皇、河圖者,假前瑞以為語也,未必謂世當復有鳳皇與河圖也。
【註釋】
(1)主:據下文“聖王骨法未必同”,當作“王”。相:骨相。王充認為從人的相貌特徵可以看出他的“命”的好壞。參見本書《骨相篇》。
(2)骨法:骨相特徵。
(3)景星:參見52·1注(2)。
(4)比齒:即“駢(pián蹁)齒”,牙齒不分開,長成一片。傳說帝嚳“駢齒”。
(5)八眉:即《骨相篇》所說的“眉八採”。傳說堯的眉毛有八種顏色。
【譯文】
象徵太平的祥瑞,好比是聖王的骨相。聖王的骨相特徵未必都相同,象徵太平的祥瑞為什麼就應當相同呢?他們聽說堯、舜的時候,鳳凰、景星都出現,河圖、洛書也都出現,就認為以後的帝王大治天下時,也應當出現這一類祥瑞之物,才能稱為天下太平。依照這種想法,好比說堯應當像帝嚳那樣長出比齒,舜也應當像堯那樣眉毛有八種顏色。帝王的聖相前後不相同,那麼他們遇到的祥瑞古代和現代就不會一樣。如果當今的帝王由於沒有鳳鳥、河圖一類的祥瑞,便認為天下還沒有太平,這就錯了。孔子說到鳳凰、河圖這類東西,是要借用從前出現過的祥瑞來闡述自己觀點的緣故,不一定是說世上應當再有鳳凰與河圖出現。
【原文】
57·4夫帝王之瑞,眾多非一,或以鳳鳥、麒驎,或以河圖、洛書,或以甘露、醴泉,或以陰陽和調,或以百姓義安(1)。今瑞未必同於佔,古應未必合於今,遭以所得,未必相襲。何以明之?以帝王興起,命祜不同也(2)。周則烏、魚(3),漢斬大蛇(4)。推論唐、虞,猶周、漢也。初興始起,事效物氣(5),無相襲者,太平瑞應,何故當鈞(6)?以已至之瑞,效方來之應,猶守株待兔之蹊(7),藏身破置之路也(8)。
【註釋】
(1)乂(yì義):安定。
(2)祜:據遞修本當作“祐”。祐:福祐,這裡指祥瑞。命祐:王充認為帝王稟承的是吉命,興起時必然遇吉兆。祥瑞“眾多非一”,遇到的祥瑞有偶然性,所以帝王興起時遇到的祥瑞就各不相同。參見本書《初稟篇》。
(3)周則烏、魚:參見12·1注(2)“武王得白魚、赤烏”條。
(4)漢斬大蛇:傳說漢高祖劉邦夜間行路,斬斷了一條攔住去路的大白蛇。參見《史記·高祖本紀》及本書《吉驗篇》。
(5)事:指統一天下的實際情況。物氣:泛指祥瑞。
(6)鈞:通“均”。
(7)守株待兔:語本《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蹊(xī西):路,這裡指方法。
(8)罝(jū居):捕捉兔子的網。藏身破罝:出處不明,意與守株待兔相近。
【譯文】
帝王遇到的祥瑞,多種多樣並非一種,或許是鳳鳥、麒驎,或許是河圖、洛書,或許是甘露、醴泉,或許是陰陽之氣調和,或許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現在的祥瑞未必與古代的相同,古代的祥瑞未必與現在的相合,偶然遇上什麼祥瑞就是什麼祥瑞,不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