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3/4 頁)
社會習俗既迷信歲、月有禁忌,而且又迷信日子也有禁忌。辦事情如果遇到病、死、災、禍,嚴重的就認為是觸犯了歲、月方面的禁忌,輕微的就認為是沒有避開日禁造成的。有關歲、月禁忌的書已經流傳開,有關日子禁忌的書也很流行。社會上的人,一心一意迷信這些禁忌;善於辯論的人士,也不能確定這些禁忌對不對。因此社會上的人辦事情,不是透過內心思考來判斷事情本身是否該辦而只講究符合吉日,不從事理上去檢查事情應不應該做而只要求符合吉時。有關時日禁忌的書,多種多樣不只一種,略微舉幾本較為突出的,來明辯它的是與非,使迷信天時禁忌的人,都將對它產生懷疑而拋棄它。一個人的福禍是由“祿命”的盛衰而決定的,禍福交替出現而自然如此。辦事情時禁忌書上說兇,人們就害怕兇禍會有應驗;說吉,人們就希望吉祥有應驗。事後福禍自然而然出現,人們就議論事前禁忌書上所說的吉凶如何靈驗,以此互相警告和恫嚇作為今後遵守禁忌的教訓。這就是為什麼有關日子的禁忌世世代代不被懷疑,糊塗的人長期不覺悟的原因。
【原文】
70·2葬歷曰:“葬避九空、地擰��叭罩�杖幔�輪�驁睿�佔�蘚Γ�杖嵯嗟茫�驁釹嚶Γ�宋��肌2緩洗死����錐瘛!狽蛟幔�毓滓玻渙玻�厥�病3跛啦厥�詮祝�倬貌毓子諛埂D褂詮綴偽穡苛燦朐岷我歟苛燦詮撞槐苄祝�嵊諛苟狼蠹�H繅閱刮�兀�蚰梗�烈玻還祝�疽病N逍兄�裕�盡⑼輛�病�
【註釋】
葬歷:卜葬之書,即選擇下葬日子的歷書。《唐書·呂才傳》:“後代葬說,出於巫史。一物有失,便謂災及死生,多為妨禁,以售其術,附妄憑妖。至其書乃有百二十家。”可見唐以前葬書之多。
九空、地擰�▁iàn現):都是葬歷上規定的忌日名稱。
日之剛柔:參見68·2注(11)。
耦:通“偶”。月之奇(jī機)耦:古代稱單月為奇月,雙月為偶月。人在奇月死,應選在偶月下葬,反之亦然,奇偶要配和好。
斂:通“殮”。給死人穿上衣服裝屍入棺。《禮記·喪大記》:“衣屍曰斂。”
【譯文】
葬歷上說:“下葬要避開九空、地擰�約叭兆擁母杖幔�路蕕鈉媾肌H兆蛹��揮蟹梁Γ�杖杖崛張浜系玫保�ニ�孿嗍視Γ�獠攀竅略岬募��兆印2環�險庵秩兆櫻�突嶙�湮�錐竦娜兆印!畢略幔�鍬窆撞模蛔伴紓�親笆�牘住H爍賬酪���遄霸詮撞鬧校�瘓靡��撞穆竦椒嗇估鎩7嗇購凸撞撓惺裁辭�鵡兀孔伴繽�略嵊惺裁床煌�兀孔伴縭�逵詮撞鬧脅槐芸�茲眨�ǘ老略嵊詵嗇怪幸�≡竇�鍘H綣�閱刮�匾��梗�褪峭粒還祝�褪悄盡4遊逍械謀拘嶽純矗�競屯潦且謊�摹�
【原文】
70·3治木以贏屍,穿土以埋棺,治與穿同事,屍與棺一實也。如以穿土賊地之體,鑿溝耕園,亦宜擇日。世人能異其事,吾將聽其禁;不能異其事,吾不從其諱。日之不害,又求日之剛柔,剛柔既合,又索月之奇耦。夫日之剛柔,月之奇耦,合於葬歷,驗之於吉,無不相得。何以明之?春秋之時,天子、諸侯、卿、大夫死以千百數,案其葬日,未必合於歷。
【註釋】
治木:指把木料製成棺材。贏(yíng螢):裹,裝。
屍與棺一實:《白虎通義·崩薨》:“屍之為言陳也,失氣亡神,形體獨陳。棺之為言完,所以藏屍令完全也。”
吉:據文意,疑當為“古”,形近而誤。
不:此處作語氣詞。相得:相合。漢時人常語。
春秋之時:指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日知錄》四:“春秋葬皆用柔日。”
【譯文】
制棺材用來裝屍體,破土用以埋棺材,制棺與破土同樣都是事情,屍體和棺材同是一回事。如果認為破土損害了地之體,那麼挖溝耕園,也應當選擇日子。世人能說明裝屍入棺和埋棺入墓的區別,挖土和開溝的區別,我將相信這些禁忌;不能說明這些區別,我將不相信這些忌諱。日子吉利不兇,又要求日子的剛柔相配,剛柔已經配合了,又要求月份的單雙。下葬講究日子的剛柔相配,月份的單雙相應,雖然符合於葬歷的規定,但是用古代的事實來驗證,卻與葬歷不相符合。用什麼來證明這一點呢?春秋時期,天子、諸侯、卿、大夫死了的要以千百數來計算,考察他們下葬的日子,不一定都符合葬歷上的規定。
【原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