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4/4 頁)
狸
聽了烏龜的話,覺得有道理,就放下烏龜答應不吃它,但要它告訴大動物
在哪裡。烏龜騙它說:‘在某某地方的一個山洞裡,有雪蛙八母子,您若
去吃它們還是可以飽餐的。’實際上,山洞裡是一個母獅子和兩隻乳獅子,
母獅子的習性是對乳獅子剛生下的幾個月內天天護持,一直不離開的。這
個狐狸高興地前往山洞,途中遇到另一隻狐狸,就問它:‘您好,哪裡去
呀?’它說:‘剛才蓮池中有一隻烏龜,我想吃它,但它告訴我前面一個
山洞裡有八母子的雪蛙,故我要前去想飽餐一頓。’另外那個狐狸勸它:
‘千萬別去山洞裡,否則有很大的違緣。’它卻自不量力地吹噓道:‘象
我這樣的狐狸力大無比,不管怎樣,我都會如大象踩泥水一樣應付過去的,
今天我是一定要吃掉它們,你不要管我。’它興致勃勃地來到山洞前,兩
個小獅子見來了個狐狸也很高興,馬上抓住它,一個吃耳朵一個吃尾巴, 慈
悲的母獅子說:‘不要吃它,放了它吧。’兩個小獅子就把它放了,它成
了沒耳朵沒尾巴的東西,趕忙往回逃。往回走時又碰到了剛才那隻狐狸,
那隻狐狸心裡覺得蠻好笑的,就嘲弄它:‘喂,朋友,你真是英雄唉!世
上沒有象你這樣無耳無尾的狐狸,你很象大象踩泥水一樣,到山洞裡英勇
搏鬥,很了不起啊!’狐狸自己也是深覺慚愧,對它說:‘確實我很羞愧;
很抱歉沒聽您的勸告。不過,情有可原的是那隻烏龜騙我,我輕易相信了,
去了山洞裡沒見到雪蛙卻遇上了獅子,結果弄成這付樣子。’諸比丘,當
時的烏龜就是現在鄔的難陀,當時的狐狸就是現在的這位新來的比丘。所
以,當時它也是亂指地方給狐狸,使它受到違緣,今生又是鄔難陀給他亂
指路,使他受到很大的違緣。這是前世的因緣。”
(53)寂靜者
—俱宿命通 斷散亂行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商主財富圓滿如多聞天子,娶妻後共享著
天倫之樂。不久,一個最後有者來投胎,他的妻子懷孕了。夫婦二人也經
常供養自己最有信心的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此時,阿那律尊
者觀知施主妻子的胎兒是個最後有者,為堅定他們的誓願,便獨自託缽去
他們家化緣,他們很遠就見尊者緩步走來,便立刻起身恭迎,見尊者獨自
而來,不解地問:“尊者為何不帶侍者?”尊者說:“現在我找不到合適的
人,你能幫忙嗎?”施主說:“尊者,我的妻子已懷孕,若以後生個男孩,
那就發心送給您作侍者,可以嗎?”阿那律尊者心裡非常高興,對施主說:
“可以,大正士說話是言必行,行必果的,你以後不會違諾吧。”這樣商
定了,阿那律尊者在施主家受供、傳法後返回了。
施主的妻子自懷孕後,與以前不同的是:總願意去寂靜(Santi)的地
方獨處,不願與任何人群居。施主覺得妻子可能是著魔了?便去找相士觀
察,相士仔細觀察後告訴他:“不是其它原因,而是因為胎兒是個了不起
的最後有者,使她的行為異於從前。”施主這才放心。九月懷胎後,施主
的妻子生下一個十分端莊的男孩:身色金黃、頭如寶傘、鼻形妙高、手臂
修長等等妙相。夫婦為嬰兒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為他取名時,因母親
懷他後,喜樂靜處,故取名寂靜者。他們用牛奶、酸奶、油餅等餵養護育
著寂靜者。小寂靜者如海蓮般迅速地成長。他從小就有憶知宿世的神通。
(師言:具宿命通有兩種:一種是業感憶知宿世,如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