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頁)
回拉薩去,惹瓊巴很不願意去,他在一支道歌中唱道:我自
己想去的時候,上師不讓我去;我不想去時,上師又偏讓我去拉薩。他去
拉薩以後,把以前的妻子也度化了。所以,有些根基好的弟子,還俗了還
有機會出家。以前智悲光尊者四大弟子之一,無畏盔甲來到康巴時,因違
緣還了俗,很多人不知其密意而作各種誹謗,但他以在家人的形象度眾生
的事業也非常廣大。)
世尊觀知調化角宿大象的因緣已成熟。一天早上,世尊著衣持缽到
王舍城化緣。來到角宿大象門前時,角宿大象見到房間裡一片光芒,他覺
得這肯定是佛的加持力。一個人告訴他,佛陀已到他家門口,他急忙到門
前於佛足下恭敬頂禮,祈求:“世尊有何吩咐,我一定照辦。”世尊言:“無
他,只希望你立即出家受持淨戒。”因釋迦世尊在因地時,生生世世沒違
背過上師的教言,所以,即生中任何人也不會違背佛陀的教言。角宿大象
馬上跟著佛陀回到祗陀園。佛給他傳了比丘戒,也傳授了教言,他精進修
持後得到阿羅漢果位。
諸比丘請問:“世尊,角宿大象以何因緣令佛歡喜,從未做令佛不歡
喜的事,於佛教法下出家獲得羅漢果位?唯願為說,我等樂聞。”佛告諸
比丘:“這是他前世的發願力。久遠以前,一靜處有位大施主,財富圓滿
猶如多聞天子。他修建了一座美麗的花園。當時,沒有如來出世,有一位
圓滿功德的獨覺應世。一天,獨覺想到城裡化緣,但聽到花園中有音樂的
聲音,便決定到花園裡化緣。當施主看到身心調柔的獨覺時,生起了大歡
喜心,對獨覺做了飲食供養,並請問獨覺的住處。他經常對獨覺做供養。
後施主見獨覺功德圓滿,生大信喜心,對俗家生起厭煩心,想到獨覺面前
出家。獨覺告訴他:‘我現在不攝受弟子,你到仙人那裡出家吧,他們肯
定會攝受你。’施主捨棄家中的一切,在仙人前出家了。他修行了很長時
間以後,非常想去看看獨覺上師。當回到獨覺的住處時,獨覺已不在了,
另一位獨覺在彼處苦行。他向新來的獨覺詢問上師的訊息。獨覺告訴他以
前的獨覺已經圓寂了,並將遺塔所在處指給施主看。施主在塔前恭敬地灑
水、供花、供香後於塔下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
將來在比此獨覺更殊勝的如來面前做供養,令佛歡喜,不做令佛不歡喜的
事。發願後,他返回自己的住處。施主去世後,升入梵天界。諸比丘,你
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施主就是現在的角宿大象,以他對獨覺恭敬供養的
功德,生生世世生於富貴之家,並且在超勝於那位獨覺的我面前,令我歡
喜,出家獲證羅漢果位。”複次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角宿大象
的妻子誘他還俗?”佛告諸比丘:“不僅是今生,前世也曾引誘他,使他
破梵淨行。很早以前,鹿野苑的梵施國王手下有一執掌重權的侍者大臣,
名字叫火施。火施的妻子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大兒子取名火子,小兒子
取名火焰,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餵養著。火子和火焰長大後,學習
了文字、婆羅門行為等世間學問,精通了十八種學術。當他們看到父親為
了輔佐朝政,經常做一些如法和不如法的事情時,覺得父親的事業沒有任
何意義。他們想:與其這樣為了爭奪政權而損害其他眾生,倒不如到寂靜
的山林中過以草蔽體的生活殊勝。他們對在家的生活生起了猛厲的厭離
心,同去祈求父母希望能得到開許,但父母都不同意,勸告他們說:‘孩
子們,很多仙人到森林中去苦行是為了得到王位,而你們的王位唾手可得,
何必如此呢?’兩個孩子說:‘我們並不是害怕得不到王位,而是害怕得
到王位以後會造無邊的罪業,我們不願意享受這種世間的生活,要到寂靜
的山林中去修行。’父母不得已,勉強地說:‘你們到靜處出家,我們也
不反對,但你們若得到了不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