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來,創造了這個家。”我連連稱是。(8歲)
第二卷 天籟 可愛的“謊話”(2)
孩子往往說真話,《皇帝的新衣》裡的那個男孩便是一個象徵,這基本上是事實。
媽媽給啾啾剪腳趾甲。我問:“爸爸也讓媽媽剪,行嗎?”答:“行。”我說:“算了,爸爸的腳臭。”她點頭。我接著說:“寶貝的腳不臭,是香的。”她平靜地反駁:“也是臭的。”
媽媽問:“你淘氣了吧?”她承認:“我心裡想的是淘氣,我嘴裡說的是不淘氣。”
她摔了一跤,哭起來。我問:“痛了,是嗎?”她否認。我再問:“嚇了一跳?”她又否認。我問:“那為什麼哭呢?”她答:“要媽媽疼我。”(2歲)
夜裡她尿床了。我說:“爸爸、媽媽、小燕都沒有尿床,啾啾尿床了,啾啾真棒。”她糾正我:“尿床是不棒。”(3歲)
紅說她有一種新的笑,我讓她笑給我看,她說:“沒有可笑的,笑不出來。”
在戶外玩了回來,她咳嗽了。小燕責問她:“在外面怎麼不咳嗽,一回家就咳了?”她答:“在家裡有人心疼,我就咳,在外面沒人心疼,我就不咳。”接著自嘲地說:“在外面和美美玩,美美會心疼我嗎?”我說:“不是還有小燕嗎?”她說:“她不是你和媽媽那樣心疼。”我說:“你心裡還挺明白。”小燕臉上頓時顯現尷尬的笑容。
朋友們在十三陵玩,天黑了,臨時決定回我家吃晚飯,因為沒有準備,餐桌上空空的。紅喚她吃飯,她喊起來:“讓我吃什麼呀!每天吃飯時滿滿一桌菜哪裡去了?”主人客人皆笑。(4歲)
可是,我發現,孩子同時似乎又天然地會“撒謊”,特別是在一兩歲時,這種情況十分常見。
啾啾開啟書櫃,把書一本本搬出,放在地上。紅喊了起來:“寶貝怎麼把書放地上!”我問:“寶貝,誰把書放地上了?”她答:“媽媽。”紅對我說:“孩子就這樣學會撒謊的。”我想糾正,便嚴厲地對她說:“去把書撿起來,放回書櫃裡。”她居然照辦了。我誇道:“寶貝真好,知道把書放回去。”她接著我的話說:“媽媽壞蛋寶貝好。”
她站到客廳的一個角落裡,不讓任何人接近。這是她要拉臭的可靠徵兆。但是,問她,她斷然否定。她在那裡站了很久,隨後轉移到臥室裡,仍然不讓我們走近。在她終於結束了這種古怪的儀式之後,小燕發現,她的屁股上已經糊滿了屎。小燕替她擦拭掉,然後,準備給她洗澡。她跑到我的書房裡,喊道:“不洗澡!”我問:“寶貝拉臭了沒有?”她答:“拉了。”我說:“拉了就得洗澡。”她立刻改口:“沒有拉。”我笑了:“你真是什麼都會,還會撒謊了。”(1歲)
早晨,紅讓她喝水,她不喝,說是怕尿床。我說:“寶貝剛才睡著了,所以怕尿床,現在不用怕了。”她說:“現在也睡著了。”我問:“那你怎麼還睜著眼睛?”她說:“剛才也是睜著的。”
有一些日子,她幾乎天天尿床,紅教育她,讓她想尿的時候喊媽媽,她答應了。可是,她尿床依舊。紅責問她為什麼不喊媽媽,她說:“我喊了。”紅抱起她去廁所,她在媽媽的懷裡,看著媽媽的眼睛說:“我騙你了。”
我和紅準備帶她出去玩,小燕看一看窗外,叫起來:“下雨了!”她外出心切,怕我們因為下雨而不帶她出去,馬上反駁:“沒下雨,可能沒下雨。”這是我第一次聽見她用副詞“可能”,還用得很是地方,給自己的“謊話”保留了迴旋的餘地。(2歲)
第二卷 天籟 可愛的“謊話”(3)
在上面這些例子裡,啾啾好像真的撒謊了,她知道自己說的不是實話,但仍然這樣說。但是,稍加分析,就可以發現,她是處在一種不能不撒謊的情境中,大人讓她做不願做或不容易做的事,或者不讓她做想做的事,或者責備她已經做的事,她只好用撒謊來抵制,她的謊話是被大人的態度或“道理”逼出來的。因此,責任在大人,是大人不體察孩子的心理,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了。
比如,幼兒都喜歡移動物體,搬運夠得著、拿得動的各種物件。這樣做時,她是在實施自己的意圖,改變事物,在此過程中,智力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可是,大人往往怕孩子把東西弄亂,怕收拾起來麻煩,予以阻止。當啾啾把書櫃裡的書一本本搬到地上時,如果我們表揚她的舉動,然後引導她把書放回去,她怎麼還會當面“撒謊”乃至“栽贓”呢。
又比如,她糊了一屁股屎還不肯洗澡,未免不講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