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班時面對領導敵視的目光連痰都不敢吐,硬是嚥到了肚裡。另人多麼的心酸!同時他又特別的愛面子,當妻子和他吵架離家出走後,他本來牽腸掛肚,但妻子給他寫了一封短而冷的信,他就給她回了一封更短而冷的信,好象她根本不在乎她,好象他是一個拿的起放的下的人。汪文宣活的很累,他的心思很重,心理壓力特別大。他的善良使他經常的自責,家裡人生活的苦,他就怨自己沒有出息,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他多愁善感,心理承受力差,具體表現在當妻子說他是‘老好人’時,他的心在隱隱作痛;當妻子無意中說跟了他是當初瞎了眼的時候,他感到每一個字都象針在刺他的心;當他看見妻子的調離通知書時,他的心象木棒搗著似的痛的厲害;當妻子信中提出要離開他的時候,信上的每一個字都象鐵爪在抓他的心。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汪文宣心理是相當脆弱的。加上肺病纏身使他未老先衰,缺少生命力。他只會哀求、嘆氣、哭,這些都是曾樹生所厭惡的,他的身上已經沒有一點男子漢的血氣方剛。對於自己的病,他一拖再拖,病情不斷加重他還要瞞著樹生,為了讓她少擔心,為了讓她幸福。但他們的愛情之花還是慢慢的枯萎,樹生對他僅剩同情和憐憫。儘管他依然深深的愛著樹生,縱然他帶病上班要工資為樹生買生日蛋糕,也無法挽回樹生對他的愛情。曾樹生隨人他去,汪文宣在吐血中身亡。
快樂是內心的強大。內心不強大的人,註定要痛苦一生。內心強大的人才有可能快樂。其實,阿Q可謂是內心很強大的人,他的精神勝利法還是很管用的。
第十章 快樂的真正含義 第五十節 獨立
魯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愛情小說是《傷逝》,小說短短一萬多字卻生動地描寫了子君與涓生從相戀同居到愛情破滅的全過程。語言簡短有力,思想內容深刻龐雜。
涓生和子君他們單純追求個性解放,愛情至上,走個人奮鬥的道路,最後造成了悲劇。“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經濟不獨立是造成他們婚戀失敗的直接原因。
作者以“涓生手記”的形式,回顧從戀愛到感情破滅這一年的經歷,用涓生的切身感受來抒發他曾有的熱烈的愛情,深切的悲痛和願入地獄的悔恨。
從涓生的個性心理描寫,我真實地感受到相愛至分手的殘酷,而血淋淋的愛情正是那個提倡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最後卻為了求生而離開子君的涓生親手埋葬的。
回顧涓生對待子君愛情的過程,這裡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陰暗面。追求子君的時候“照見我含淚握著她的手,一條腿跪了下去”。也難怪日後竟成了子君溫習的必修課,而涓生後來卻只當作是淺薄可笑的電影一閃。如此純真熱烈的求愛形式,竟被涓生自已踐踏了。
涓生衝動的,甚至是不負責任的浪漫熱情,只能維持到得到子君的愛時,就成了“被質問,被考驗”的負累了。
他們相愛的時候,涓生是這樣形容的,“去年的暮春是最為幸福”,但就算如此愉悅時,他們走在路上,他仍會覺得到時時遇到別人的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可見,子君給他的幸福並沒有堅定他的愛情,他的勇氣在很早時段都已經暗地裡隱藏著不穩定性。文中描述子君的心理活動很少,我們只能從涓生的想象中來尋找她的影子,但她的形象卻是鮮明無比的。尤其是於她的死對涓生全部的愛更是做了一個永恆,“子君總不會再來的了……她的命運已經決定她在我所給與的真實的——無愛的人間死滅了!”而這種美好東西的毀滅,才更激起讀者隨之而來的悲情意識,也許這正是揭示出悲劇人物形象的實質吧,令到我不免再次為之噓唏心痛了。
文中描述子君的心理活動很少,我們只能從涓生的想象中來尋找她的影子,但她的形象卻是鮮明無比的。尤其是於她的死對涓生全部的愛更是做了一個永恆,“子君總不會再來的了……她的命運已經決定她在我所給與的真實的——無愛的人間死滅了!”而這種美好東西的毀滅,才更激起讀者隨之而來的悲情意識,也許這正是揭示出悲劇人物形象的實質吧,令到我不免再次為之噓唏心痛了。
總之,《傷逝》中子君是個悲劇性的人物,她對愛情的盲目純真一開始就奠定了她的悲劇色彩。涓生的“無愛之愛”的傷逝雖說是以懺悔的形式寫的,但是,涓生真的覺得自己錯了嗎?“我已經記不清那時怎樣地將我的純真熱烈的愛表示給她。豈但現在,那時的事後便已模糊,夜間回想,早已剩下了一些斷片子;同居以後的一兩個月,便連這些片斷也化作無可追蹤的夢影……”這是什麼樣的懺悔??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