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是後世擅自命名的。
另一方面,貝多芬偶爾也會為自己作的曲子命名。也許是
因為不常命名,決定名字時也特別執著,使得這些曲子往往附
帶有趣的軼事。例如他原來要將一首交響曲獻給拿破崙,卻因
為拿破崙最後稱帝而忿怒地將寫有獻詞的封面撕破,這個故事
(恐怕經過後世的加油添醋就是了)相信不少人都聽過。
至於這本小說書名參考的曲名,也是貝多芬本人取的。或
許因為是寫給摯友的曲子,命名中的情感也特別深厚。傳說貝
多芬得知原本的德文曲名被出版社擅自改為法文時,還曾寫信
去強烈抗議。
而這個隱含著貝多芬深刻情感的名字,在他去世的兩百年
後被一本出版於極東島國的小說改成書名,小說的內容還是一
段跟三個女生一起組團的溫吞高中生活。他要是知道這件事,
恐怕也會氣得暴跳如雷吧。如果他能笑著原諒我就好了。
話說回來,關於這部小說主角所使用的電貝斯Aria Pro II
,其實我以前也曾經擁有過。距今六年前,我隸屬的樂團解散
後的一個禮拜,我便衝動地跑去買了它。結果幾乎沒怎麼彈到
,現在仍窩在我家走廊的一角接灰塵。
如果有人想問:為什麼要買一把幾乎完全不彈的樂器呢?
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也許多少還是跟樂團解散
有點關係吧。
我以前的樂團其實沒有貝斯手。演奏的時候都是由我這個
鍵盤手先在編曲機裡輸入整首曲子,然後讓它自動演奏,鼓的
部分則是戴上耳機,配合著按鍵音敲出來的。也因為如此,能
夠表演的曲子實在非常有限,現場演出的時候也非常吃力。
事到如今,我常這麼想:不必先在編曲機裡輸入,我直接
以左手彈奏低音部分不就得了?或者我乾脆改當貝斯手,就什
麼問題都沒有啦?
也許我就是受到這股後悔的念頭驅策,才會迷迷糊糊地走
進樂器店拿起Aria Pro II吧?
話說回來,樂團解散的原因應該不只是沒有貝斯手,女1男
3這種團員組合好像也不太妙。雖然這樣的組合十分常見,但大
多玩不久就面臨團員變動、或是樂團解散的命運,堪稱是某種
受詛咒的黃金比例。當然,我絕對不是為了彌補年輕時的想望
和失敗而故意將主角設定為貝斯手,還把其他團員都寫成女的
。我可以對天發誓,這是真的。對現實生活有所不滿的文字工
,在二次元的世界裡自我滿足,這根本是幻想。真的只是幻想
喔?如果再繼續這個話題,我恐怕又會掀出自己當年幹過的蠢
事,所以就此作罷。何況篇幅也不太夠了。
這次也很感謝責任編輯湯淺大人,從企劃的階段就讓您費
心了。儘管每次都這樣,您還是願意接受我這種任意妄為的想
法。在此也要感謝為本書繪製完美插畫的植田亮老師,人物發
型的部分讓您傷神了。還有容忍我(三更半夜)寫稿時以超大
音量播放CD的公寓鄰居,真是非常對不起。謹藉著這個機會,
向各位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二〇〇七年九月 杉井光
致中文版讀者
這是我第一次為了兩年多前寫完的小說追加後記。
現在的我正試著翻閱以前寫過的東西,回想起自己當時的
想法和心情。那時候的我,正陷入一種“在小說後記裡談論自
己的作品很丟臉”的莫名想法。
儘管過了兩年,現在的我依然抱持著一樣的想法:說起自
己的作品,我還是習慣用半開玩笑半吐槽的態度去談論。理由
其實很簡單:因為太認真的解讀內容一旦印刷出版之後,自己
看到時會覺得非常丟臉。
不過,這次的情況比較不同。畢竟出書之後已經過了相當
長的時間,這篇文章也很榮幸地將被翻譯成中文。也就是說,
寫完之後我就不會再看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