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施刑,大罪在原野,次罪在市朝,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師氏(掌田事職貢之官)施刑。 (14)五流有度:指流放而言,流放的遠近要有規定。《正義》引孔安國曰:“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也。” (15)五度三居:流放的遠近分為三等。《集解》引馬融曰:“君不忍刑,宥之以遠,五等之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國(國都)之外。” (16)工:指各種工匠。 (17)上下:指山原之上和低窪之地。 (18)朕虞:虞,是管理山澤的官名。 朕,為第一人稱代詞。《會注考證》引梁玉繩說:“書上所云朕虞,舜自言之也,此連文為官名,非。”認為“朕”字為後人從《漢書》誤補。 (19)諧:合適。“汝諧”,你適合做此事。一說“諧”,和諧,配合得好,“汝諧”是說你們互相配合吧。 (20)三禮:指祭天、祭地、祭鬼三種禮儀。 (21)夙(sù,速)夜:早晚。 (22)直:正直。靜絜:肅穆而清潔。 (23)稚子:指天子及公卿大夫的子弟。 (24)慄:通“慄”,戰慄,這裡指嚴厲,讓人敬畏。 (25)虐:兇暴。 (26)簡:簡約,簡捷。 (27)“詩言意”四句:說的是詩、歌和音樂的社會作用及它們之間的關係。詩是用來言志,即表達內心感情的;歌是詠唱詩的,即用延長音節來強化詩所表達的內容;歌要有音樂來配合,而樂聲要以音律為準使之和諧。長言,指延長詩的音節。《尚書·堯典》作“永言”,“永”也是長的意思,也可講作“詠”,《說文》“詠”(詠)字徐灝注箋:“詠之言永也,長聲而歌之。”聲,指樂聲。律,音律。和聲,使樂聲和諧。 (28)八音:我國古代樂器的統稱。指金(如鍾、鎛'bó,搏')、石(如磬、編鐘)、土(如壎'xūn,薰'、缶'fǒu,否 ')、革(如鼓、鼗'tiáo,條')、絲(如琴、瑟)、木(如柷'chù,觸',敔'yǔ,語')、匏(如笙、竽)、竹(如簫、管)等八類。 (29)奪:侵擾,干擾。倫:倫次,次序。 (30)拊(fǔ,撫):拍,輕擊。 (31)畏忌:憎惡。 讒說:誣陷他人的言論。 殄(tiǎn,舔)偽:滅絕道德的 行為。偽,通“為”。《尚書·堯典》作“行”。 (32)出入:指傳達命令,報告下情。 (33)信:真實不虛。 (34)絀:通“黜”,貶退。 陟(zhì,制):提升,提拔。 (35)眾功:各種事情。 (36)分北(bèi,背):分離,分解。“北”,同“背”。
此二十二人鹹成厥功①:皋陶為大理,平②,民各伏得其實③;伯夷主禮,上下鹹讓;垂主工師,百工緻功④;益主虞,山澤闢⑤;棄主稷,百穀時茂;契主司徒,百姓親和;龍主賓客,遠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⑥;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⑦,不失厥宜⑧。方五千裡。至於荒服⑨。南撫交阯、北發,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⑩。於時禹乃興《九招》之樂(11),致異物(12),鳳皇來翔(13)。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①厥(jué,決):其,他的,他們的。 ②平:指斷獄公平。 ③伏:佩服,信服。 得其實:指斷案符合實情。 ④致功:意思是做出成績。 ⑤闢:開發,利用。 ⑥“十二牧”句:《正義》:“禹九州之民無敢辟違舜十二牧也。”“辟違”,違背,違抗。“闢”同“避”。“避”違”同義。 ⑦職:賦稅,貢品。 ⑧不失厥宜:意思是沒有不合規定的。《尚書·禹貢》記載禹“任土作貢”,意思是根據土地肥瘠情況,規定各地貢物。參看《夏本紀》。 ⑨荒服:古代五服之一,指離王畿二千五百里(一說四千五百里)的地方。 ⑩戴:擁戴,這裡有稱頌的意思。 (11)《九招(shào,紹)》:也寫作“九韶”,古樂曲名。《呂氏春秋·古樂》有帝嚳命鹹黑作《九招》、舜命質修《九招》以及後來殷湯命伊尹修《九招》之說。此處說為禹所作。《索隱》:招音韶,即舜樂《簫韶》。九成(樂曲終止一次叫一成),故曰《九招》。” (12)致異物:招來了祥瑞的珍奇之物。 (13)鳳皇:即鳳凰。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①,如子道。封弟象為諸侯②。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薦禹於天③。十七年而崩。三年喪畢,禹亦乃讓舜子,如舜讓堯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