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才子,其苗裔讙兜也。”又《神異經·西荒經》:“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兩目不見,兩耳而不聞,有腹而無髒,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人有凶德而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正義》據此以為驩兜性情似此怪獸,故號之渾沌。 (15)崇飾:粉飾。“崇”與“飾”同義。 (16)窮奇:怪僻,怪異。《集解》引服虔曰:“謂共工氏也。”又《正義》引《神異經》雲:“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鬥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據此以為共工性似,故號之。 (17)不知話言:意思是不分好壞話。 (18)檮杌:頑兇無比的樣子。《集解》引賈逵曰:“檮杌,頑兇元疇匹之貌,謂鯀也。”又《正義》引《神異經》雲:“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很(同“狠”),一名難訓。”據此以為鯀性似,故號之。 (19)冒:貪。貨賄:財貨。 (20)饕餮(tāotiè,濤帖):貪婪的樣子。《正義》曰:“謂三苗也。言貪飲食,冒貨賄,故謂之饕餮。《神異經》雲:‘西南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性很(同“狠”)惡,好息,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強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饕餮。’言三苗性似,故號之。”又陳直《新證》雲:“《呂氏春秋·先詔篇》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與本文適合,現出土商鼎,以饕餮紋為多,與《呂氏春秋》亦合。” (21)比之三兇:把他與上述三兇並列。“比”,並列。《左傳》杜預注:“非帝子孫,故別以比三兇。” (22)四裔:四方邊遠的地方。“裔”,衣邊,引申為邊遠之地。 (23)螭魅:傳說中山林裡的妖怪。《集解》引服虔曰:“螭魅,人面獸身,四足,好惑人,山林異氣所生,以為人害。” (24)毋:同“無”。
舜入於大麓①,烈風雷雨不迷,堯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堯老,使舜攝行天子政,巡狩。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三年喪畢,讓丹朱,天下歸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②。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謀於四嶽,闢四門,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論帝德,行厚德,遠佞人,則蠻夷率服。舜謂四嶽曰:“有能奮庸美堯之事者③,使居官相事④?”皆曰:“伯禹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維是勉哉。”禹拜稽首⑤,讓於稷、契與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棄,黎民始飢,汝后稷播時百穀⑥。”舜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⑦,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⑧,在寬⑨。”舜曰:“皋陶,蠻夷猾夏⑩,寇賊奸軌(11),汝作士,五刑有服(12),五服三就(13);五流有度(14),五度三居(15):維明能信。”舜曰:“誰能馴予工(16)?”皆曰垂可。於是以垂為共工。舜曰:“誰能馴予上下草木鳥獸(17)?”皆曰益可。於是以益為朕虞(18)。益拜稽首,讓於諸臣朱虎、熊羆。舜曰:“往矣,汝諧(19)。”遂以朱虎、熊羆為佐。舜曰:“嗟!四嶽,有能典朕三禮(20)?”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為秩宗,夙夜維敬(21),直哉維靜絜(22)。”伯夷讓夔、龍。舜曰:“然。以夔為典樂,教稚子(23),直而溫,寬而慄(24),剛而毋虐(25),簡而毋傲(26);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27),八音能諧(28),毋相奪倫(29),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30),百獸率舞。”舜曰:“龍,朕畏忌讒說殄偽(31),振驚朕眾,命汝為納言,夙夜出入朕命(32),惟信(33)。”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時相天事。”三歲一考功,三考絀陟(34),遠近眾功咸興(35)。分北三苗(36)。
①麓:山腳。 ②分職:名分、職務。 ③奮庸:奮發建功。庸,功業,功勞。 美:使……美,有發揚光大的意思。 ④相:輔佐。 ⑤稽首:叩頭。 ⑥播時:播種。時通“蒔”,種植。 ⑦五品:即五倫。 ⑧敬敷:仔細認真地施行。敷,布,施。 ⑨寬:寬厚。一說:寬即緩,意思是要慢慢地進行。 ⑩猾:侵擾。 (11)寇賊:搶劫殺 人。奸軌:內外作惡。奸,在內作惡;軌,通“宄”(guǐ,軌),在外作惡。 (12)服:《正義》引孔安國曰:“服,從也。言得輕重 之中正也。” (13)三就:分就三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