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年(前208)。陳涉手下大將周章率軍攻打到戲水,被章邯打敗又退回去了。燕、趙、齊、魏各國都自立為王。項梁、項羽在吳縣起兵,秦朝泗川郡監名叫平的率兵包圍了豐邑。兩天之後,沛公率眾出城與秦軍交戰,打敗了秦軍。沛公命雍齒守衛豐邑,自己率領部隊到薛縣去。泗川郡守壯在薛縣被打敗,逃到戚縣,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抓獲泗川郡守壯並殺了他。沛公把軍隊撤到亢父,一直到方與,沒有發生戰鬥。陳王勝派魏國人周市(fú,伏)來奪取土地。周市派人告訴雍齒說:“豐邑,是過去魏國國都遷來的地方。現在魏地已經平定的有幾十座城。你如果歸降魏國,魏國就封你為侯駐守豐邑。如果不歸降,我就要屠戮豐邑。”雍齒本來就不原意歸屬於沛公,等到魏國來招降了,立刻就反叛了沛公,為魏國守衛豐邑。沛公帶兵攻打豐邑,沒有攻下。沛公生病了,退兵回到沛縣。沛公怨恨雍齒和豐邑的子弟背叛他,又聽說東陽縣的寧君、秦嘉立景駒做了代理王,駐守在留縣,於是前去投奔他,想向他借兵去攻打豐邑。這時候秦朝將領章邯正在追擊陳勝的軍隊,章邯的別將司馬�(rèn,仁)帶兵向北平定楚地,屠戮了相縣,到了碭縣。東陽寧君、沛公領兵向西,和司馬�在蕭縣西交戰,戰勢不利,就退回來收集兵卒聚集在留縣,然後帶兵攻打碭縣,攻了三天就攻下來了。於是收集碭縣的兵卒,共得到五六千人。攻打下邑,攻了下來。退兵駐紮在豐邑。聽說項梁在薛縣,就帶著一百多隨從騎兵前去見項梁。項梁又給沛公增加了五千人,五大夫級的將領十人。沛公回來後,又帶兵去攻打豐邑。
沛公跟從項梁一個多月,項羽已經攻下襄城回來了。項梁把各路將領全部召到薛縣。聽說陳王確實是死了,因而立楚國後代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王,建都盱臺(xū yí,需怡)。項梁號稱武信君。呆了幾個月,向北攻打亢父,援救東阿,擊敗了秦軍。齊國軍隊回去了,只剩下楚軍單獨追擊敗逃之敵。另外讓沛公、項羽去攻打咸陽,屠戮了城陽。軍隊駐紮在濮陽縣東邊和秦軍交戰,打敗了秦軍。
秦軍重新振作,守住濮陽,在城周圍引水堅守。楚守撤兵去攻打定陶,沒有攻下。沛公和項羽向西奪取土地,到了雍兵城下,和秦軍交戰,大敗秦軍,斬殺李由。又返回攻打外黃,沒有攻下。
項梁兩次打敗秦軍,露出驕傲的神色。宋義進諫,項梁不聽。秦朝給章邯增派了軍隊,趁著黑夜襲擊項梁軍隊。為了防止喧譁,讓士兵口裡都銜著一根橫木棍,結果在定陶打敗了項梁的軍隊,項梁戰死。這時,沛公和項羽正在攻打陳留,聽說項梁已死,就帶兵和呂將軍一起向東進軍。呂臣的軍隊駐紮在彭城的東面,項羽的軍隊駐紮在彭城的西面,沛公的軍隊駐紮在碭縣。
章邯打敗了項梁的軍隊之後,就以為楚地的軍隊不值得擔憂,於是渡過黃河,向北進攻趙國,大敗趙軍。正當這個時候,趙歇立為趙王,秦將王離在鉅鹿城包圍了趙歇的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河北軍。
秦二世三年(前207),楚懷王看到項梁軍已被打敗,害怕了,就把都城從盱臺遷到彭城,把呂臣、項羽的軍隊合在一起由他親自率領。任命沛公為碭郡太守,封為武安侯,統率碭郡的部隊。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稱魯公。呂臣擔任司徒,他的父親呂青擔任令尹。
趙國幾次請求援救,懷王就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範曾為末將,向北進兵救趙。命令沛公向西攻取土地,進軍關中。和諸將相約,誰先進入函谷關平定關中,就讓誰在關中做王。
這時候,秦軍強大,常常乘著勝利的威勢追擊敗逃之敵,諸將中沒有人認為先入關是有利的事。只有項羽恨秦軍打敗了項梁的軍隊,很激憤,願意和沛公一起西進入關。懷王手下的老將們都說:“項羽這個人敏捷勇猛,卻又奸猾傷人。項羽曾經攻下襄城,那裡的軍民沒有一個活下來,都被他活埋了。凡是他經過的地方,沒有不被毀滅的。再說,多次進攻,先前陳王、項梁都被打敗了,不如改派忠厚老實的人,實行仁義,率軍西進,向秦地的父老兄弟講明道理。秦地父老兄弟因為他們的君主暴虐而受苦已經很久了,現在如果真的能有位忠厚老實的人前去,不欺壓百姓,才會使秦地降服。項羽只是敏捷勇猛,不能派他去。現在只有沛公一向忠厚老實,可以派他去。”懷王最終沒有答應項羽,而派了沛公率領大軍向西去奪取土地,一路收集陳勝、項梁的散兵。沛公取道碭縣到達成陽,與槓裡的秦軍對壘相持,結果擊敗了秦軍的兩支部隊。楚軍又出兵攻擊王離,把王離打得大敗。
沛公率兵西進,在昌邑與彭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