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頁)
變化規律融為一體。能明白這永恆的客觀法則,對事物就會淳厚寬容;對事物淳厚寬容,方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方能全面周到;全面周到,方能符合自然法則;符合自然法則,方是符合道;符合道,方能平安久長,終身沒有危險。
【漫談】一個能理解萬物共相的心智才會像上帝那樣公正地觀看世間事物,而不是從一地一時的觀點出發;它會不期望、不恐懼,也不受習慣信仰和傳統偏見的束縛,而是恬淡地、冷靜地、以純粹追求公理的態度去寬容和博愛事物。他會把公理看成是不含個人成分的、純粹的,是人類可以達到的知識。為此,對待共相的知識,便會比對來自感官的知識更為重視;因共相的知識是個人經歷的事件所不能滲入的,而感官的知識則必定依賴於獨特的個人觀點,依賴於人身,而軀體的感官在感覺事物時,有時會歪曲它們。只要心靈習慣於這種共相,它便會使自己不是歸屬於一座和其餘一切相對立圍城中的公民,而會把個人目的和慾望看成是整體中的一部分,從而會自然地在行動和感情的世界中保持自由和公正,故而會終身沒有危殆。
意譯
盡力使心靈達到虛寂的極點,堅守清靜達到極點,萬物共相生長變化,我可以觀察覺悟到它們的迴圈往復。
那萬物演化儘管繁雜,但最後還是復歸、順應其賴以生存之〃道〃。
復歸、順應其賴以生存之〃道〃,便可以平和虛靜。能夠平和虛靜,便可以說是依從了客觀法則之命令。
依從客觀法則之命令,是事物演化的常規。能對這常規有所認識,可謂是聰明。
不能對這常規有所認識,而主觀妄為,其結果將是危、殆、險、兇。
明白了這永恆的客觀規律,對事物就會淳厚寬容;對事物淳厚寬容,方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方能全面周到;全面周到,方能符合自然法則;符合自然法則,方是符合道;符合道,方能平安久長,終身沒有危險。
原四十七章 不出戶
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不出戶,知天下;
【註釋】宇宙中萬事萬物都生於道,而最終又歸於道,因之萬事萬物必然存有內在的同一性。世俗眼光僅僅注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