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顯,音和聲是相配而和,先和後是相鄰而隨。
因此,聖人順應自然,為無主觀施為之事,行正己正人之不言之教,任憑萬物自作自息而不妄加干涉,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為萬物盡了力而不自恃,功成而不自居。正因為他有功不居,所以他的功績不會失去。
原三章 不尚賢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註釋】尚:祟尚、看重。賢:賢能,賢德。尚賢:標榜賢良,崇尚有為。亂,紊亂。
不尚賢,並非是不任用賢能,而只是不標榜不宣揚而已。難得之貨,是指難以得到的東西,凡指錢財金玉之類;倘若寶貴這些東西,則民眾也愛其物而患其無,以至去盜。不見可欲:見,呈現、炫耀的意思;可欲,可引使慾望膨脹的東西;貪慾可抑而不可縱,不宣揚、不炫耀可引使人們慾望膨脹的東西,可使人們的心性不紊亂。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這樣人們就會身心健康,社會也就會安定。
【漫談】老子重視人的天性(這種天性可謂是人類的普遍理性)之樸,強調保持這種真誠淳樸的必要性,認為祟尚賢能就類似於開啟了潘多拉的盒子,容易誘導人們去爭逐名利,從而會扭曲、泯滅了人的天性自然。《淮南子》把這種原則解釋為:〃達於道者,不以人易天,外與物化,而內不失其情。〃因為他怕〃好憎成形,而知誘於外,不能反己,而天理滅矣。〃科學家李約瑟把這種行為方式解釋為:〃抑制違反自然的行動。〃
【漫談】治國之要,切莫攪擾人心、混亂人性。人心爭名好勝,上尚賢貴貨炫耀於前,下則趨務紛爭效仿於後。人們只顧追逐這些表面的東西,爭作表面文章,必定會造成:斟酌應當讓位於顧慮輿論,真誠務實讓位於虛假浮誇,良心的淳樸矯變為對形名的貪婪。故而得者將會驕奢淫逸、顧盼自雄,失者將會嫉妒憤恨、挺而走險。於是喜怒相疑,愚智相欺,真偽相雜,善否相非。人之淳樸的天性衰敗,天下將會愈加混亂。
例如,有一篇文章中寫道:〃一九五八年秋天的一個下午。也是在湖北。毛主席的一號專列停在孝感站外,他要對中央向湖北提的年產六百億斤糧食摸個底,邀請當地的幹部與農民代表上車座談。農民代表曼桃香是個農村小姑娘,正鬧感冒打噴嚏,人家怕她傳染給主席,不讓她進來。主席知道了即說:〃怕什麼,少奇肝炎多年也沒有傳染給我。進來,小姑娘,請坐。〃她剛坐下,不料打了一個大噴嚏,噴得他滿臉唾沫星子,在座的人都緊張起來,小姑娘也臉有懼色,他趕忙笑說:〃不要緊,我是六十多歲的老頭子,不怕死,人家說身經百戰,我也是身經百戰不死,你的一個噴嚏打得死我嗎?你比美帝國主義厲害?比日本侵略者厲害呀?比蔣委員長厲害嗎?〃他這樣一說,氣氛緩和了。他又問小姑娘:〃你為什麼感冒?〃曼桃香說:〃報告主席……〃他立即打斷說:〃不要報告。大家平起平坐,隨便談心。〃曼桃香說:〃昨晚我通宵開夜車鋤棉梗,天亮才通知我開座談會。一直打噴嚏,來這之前我先吃了藥的。〃他問她:〃你們開夜車點燈嗎?〃曼桃香答:〃300瓦電燈,20盞氣燈。〃〃你贊成開夜車嗎?〃〃說實話不贊成,但上面要我們開夜車,我是婦聯主任,不能不開。我認為開夜車划不來,花錢很多,費力很大,第二天還打不起精神,大家都不願意。〃他又問:〃你認為你所在的生產隊糧食產量能達到指標麼?〃小姑娘回答得很大膽:〃差十萬八千里哩!〃他又問:〃那麼你想如何辦呢?〃曼桃香很懇切地說:〃希望上面實事求是。〃她說這話很不簡單,在座有的人鼓了掌。有人也彙報說,事實上老百姓有的已經開始餓飯了。〃
為什麼虛誇?為什麼做表面文章?不就是因為尚賢嗎?現在還有沒有虛誇?現在還有沒有做表面文章的?歷史的教訓應該記取,但如果不去除尚賢這個元因,要想去消除這些弊病卻是難之又難之事。
【漫談】我們國家領導人,有時在強調對某一事物的重視時,總愛加上一句,“要不惜一切代價”!但這實在是句“假大空”的修飾詞。你試想,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