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 Page 11………
重印說明
這套歷史演義,原名《歷朝通俗演義》,包括前漢、後漢、兩晉、南北
史、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國等十一種,於1916年至
1926年9月陸續由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印行,繫有光紙石印插圖本。1935
年加上許廑父續寫的《民國演義》四十回,改排為鉛印本。1962年,我社根
據鉛印本重印,改名為 《中國曆代演義》,先出版的有《前漢演義》、《後
漢演義》、《兩晉演義》三種。1979年起又將《南北史演義》等八種陸續出
齊。
作者蔡東藩是清末民初的一位歷史學家和演義作家。他在寫這套演義
時,史料上一遵其“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
則,十分注重歷史的真實性,對史料選擇和運用都經過一番審慎的考核。因
此,這一套斷代史通俗讀物問世後,流傳很廣,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在歷史
知識的傳播上,起著二十四史等正史所不能起到的作用。當然,這套書由於
作者受時代的侷限,缺乏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在選用史料和解釋史料方面不
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對農民起義的錯誤認識以及民族關係上的大
漢族主義觀點等。希望讀者閱讀此書時加以分析。
本書這次重印是根據我社1962年和1979年版重印的。經過多年的廣為
流傳,我們聽取了讀者的意見,此次重印又作了認真的校勘,這對本書質量
的提高會是有益的。我杜1962年重印《前漢演義》等書時,曾請柴德賡先生
寫了《蔡東藩及其〈中國曆代演義〉》一文,對本書內容及其作者作了評介,
現仍印在卷首,供讀者參考。
一九九五年五月
……… Page 12………
中國曆代演義?五代史演義
……… Page 13………
第一回 睹赤蛇老母覺異徵 得豔鳳梟雄償夙願
治久必亂,合久必分,這是我中國古人的陳言。其實是太平日久,朝野
上下,不知祖宗創業的艱難,守成的辛苦,一味兒驕奢淫佚,縱慾敗度,所
有先人遺澤,逐漸耗盡,造化小兒,又故意弄人,今年大水,明年大旱,害
得饑饉薦臻,盜賊蜂起。平民無可如何,與其餓死凍死,不如跟了強盜,同
去擄掠一番,倒反得食粱肉,衣文錦,或且做個偽官,發點大財,好奪幾個
嬌妻美妾,享那後半世的榮華。於是亂勢日熾,分據一方,就中有三五梟雄,
趁著國家擾亂的時候,號召徒黨,張著一幟,不是僭號稱帝,就是擁土稱王。
咳!天下有許多帝,許多王,這豈還能平靖麼!絕大道理,絕大議論。
小子曠覽古史,查考遺事,似這種亂世分裂的情狀,實是不止一兩次,
東周時有列國,後漢時有三國,東晉後有南北朝,晚唐後有五代,統是東反
西亂,四分五裂。南北朝、五代,更鬧得一塌糊塗。小子方編完《唐史演義》,
凡殘唐時候的亂象,及四方分割的情形,還未曾交代明白,因此不得不將五
代史事,繼續演述。五代先後歷五十三年,換了八姓十三個皇帝,改了五次
國號,叫作梁、唐、晉、漢、周。史家因梁、唐、晉、漢、週五字,前代早
已稱過,恐前後混亂不明,所以各加一個後字,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
漢、後周。還有角逐中原,稱王稱帝,與梁、唐、晉、漢、週五朝,或合或
離,不相統屬的國度,共計十數,著名史乘,稱作十國,就是吳、楚、閩、
南唐、前蜀、後蜀、南漢、北漢及吳越、荊南。提綱挈領。
看官!聽說這五代十國的時勢,簡直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
子,篡弒相尋,烝報無已,就使有一二君主,如後唐明宗,後周世宗兩人,
當時號為賢明英武,但也不過彼善於此,未足致治。故每代傳襲,最多不過
十餘年,最少只有三四年,各國亦大都如此。古人說得好,木朽蟲生,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