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頁)
禿瘡,伊妻又嘗跛足,天下豈有禿頭天子,跛腳皇后麼?”
為這數語,轉令人心漸靖,不到一年,光遠果然伏誅了!
遼主耶律德光,聞光遠被誅,青州歸晉,又擬大舉入寇。令趙延壽引兵
先進,前鋒直達邢州。成德節度使杜威,飛章告急。晉主復欲親征,會遇疾
不果,乃調張從恩為天平節度使,馬全節為鄴都留守,會同護國軍節度使安
審琦,武寧軍節度使趙在禮,共御遼兵。在禮屯鄴都,餘軍皆屯邢州,兩下
俱按兵不戰。遼主德光,復率大兵踵至,建牙元氏縣,聲勢甚盛。各軍已有
懼意,再經晉廷戒他慎重,越加惶恐,頓時未戰先卻,沿途拋棄甲仗,無復
……… Page 171………
部伍。匆匆奔至相州,勉強過了殘冬。
開運二年正月,朝旨命趙在禮退屯澶州,馬全節還守鄴都,另遣右神武
統軍張彥澤,出戍黎陽,西京留守景延廣,出扼胡梁渡。遼兵大掠邢、洺、
磁三州,進逼鄴境。張從恩、馬全節、安審琦三軍,同時會集,列陣相州、
安陽、水南,為截擊計。神武統軍皇甫遇,方加官檢校太師,出任義成軍節
度使,也聞難前來,與濮州刺史慕容彥超,帶著數千騎兵,作為遊騎,先去
偵探敵勢。自旦至暮,未見回來,安陽諸將,免不得驚訝起來。正是:
軍情艱險原難測;兵報稽遲促暗驚。
究竟皇甫遇馳往何處,容至下回表明。
石晉之向遼稱臣,原一大謬。但鑄錯已成,勢難驟改。重貴新立,皇綱未振,乃誤信
一景延廣,向遼挑釁。遼主入寇無功,旋即引去,此豈重貴之果能卻敵,實由天奪之鑑,
促其速亡耳!景延廣雖被劾外調,而進任者為一桑維翰,悉心秉政,頗有轉機。然賄賂公
行,恩怨必報,究非大臣風度。且幽涿十六州,淪沒虜廷,創此議者為誰,而可謂無罪乎?
楊光遠引虜入侵,甘心叛主,實欲效石敬瑭故事,但禿瘡天子,跛腳皇后,久為世笑,安
能有成?惟重貴不能明正典刑,徒令李守貞之遣人拉死,反以病卒見告,叛命者可以免罪,
則天下誰不思借蠻夷力,竊皇帝位乎?故遼兵再舉,而虎倀甚多。石晉不亡於內亂,而亡
於外寇,有以夫!
……… Page 172………
第三十四回 戰陽城遼兵敗潰 失建州閩主覆亡
卻說義成節度使皇甫遇,與濮州剌史慕容彥超,往探敵蹤,行至鄴縣漳
水旁,正值遼兵數萬,控騎前來。遇等且戰且卻,至榆林店,後面塵頭大起,
見遼兵無數馳至。遇語彥超道:“我等寡不敵眾,但越逃越死,不如列陣待
援。”彥超亦以為然,乃布一方陣,露刃相向。遼兵四面衝突,由遇督軍力
戰,自午至未,約百餘合,殺傷甚眾。遇坐馬受傷,下騎步戰。僕人杜知敏,
讓馬與遇。遇一躍上焉,再行衝鋒,奮鬥多時,才見遼兵少卻。旁覓知敏,
已經失去,料知為敵所擒,便呼彥超道:“知敏義士,怎可輕棄!”彥超聞
言,便怒馬突入遼陣,遇亦隨往,從槍林箭雨中,救出知敏,躍馬而還。義
勇可風。
時已薄暮,遼兵又調出生力軍,前來圍擊。遇復語彥超道:“我等萬不
可走,只得以死報國了!”乃閉營自固,以守為戰。安陽諸將,怪遇等至暮
未歸,各生疑慮。安審琦道:“皇甫太師,寂無聲問,想必為敵所困。”言
未已,有一騎士馳來,報稱遇等被圍,危急萬狀。審琦即引騎兵出行。張從
恩問將何往?審琦慨然道:“往救皇甫太師!”如聞其聲。從恩道:“傳言
未必可信,果有此事,虜騎必多,夜色昏皇,公往何益!”審琦朗聲道:“成
敗乃是天數,萬一不濟,亦當共受艱難,倘使虜不南來,坐失皇甫太師,我
輩何顏還見天子!”審琦亦頗忠勇。說至此,已揚鞭馳去,逾水急進。遼兵
見有援師,便即解圍。遇與彥超,才得偕歸相州。
張從恩道:“遼主傾國南來,勢甚洶湧,我兵不多,城中糧又不支一旬,
倘有奸人告我虛實,彼虜悉眾來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