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是因緣,以此教授能攝經咒一切扼要,於一補特伽羅成佛道中而正引導,故此具足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乙二、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者。總之能辦諸欲解脫,現時久遠一切利樂之方便者,是即唯有勝者至言,以能開示一切取捨要義,盡離謬誤者,獨唯佛故。如是亦如相續本母雲:‘此世間中,更無善巧於勝者,遍智正知無餘勝性定非餘,是故大仙自立契經皆勿亂壞牟尼軌,故彼亦損於正法。’故諸契經及續部寶勝者聖言,是勝教授。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是故若是清淨教授,於諸廣大經論,須能授與決定信解,若於教授雖多練習,然於廣大佛語釋論所有義理,不能授與決定信解,或反顯示彼不順道,唯應棄捨。若起是解─諸大經論是講說法,其中無有可修要旨,別有開示修行心要正義教授─遂於正法執有別。別講修二法,應知是於無垢經續無垢釋論起大敬重而作障礙。說彼等中,不顯內義,唯是開闢廣大外解,執為可應輕毀之處,是集誹謗正法業障。是故應須作如是思而尋教授: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諸教典,不能定知是勝教授,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莫作是念起如是執─謂諸經論唯是開闢廣博外解,故無心要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
大瑜伽師《菩提寶》雲:‘言悟入教授者,非說僅於量如掌許一小函卷而得定解,是說了解一切至言皆是教授。’又如《大依怙》之弟子《修寶》喇嘛雲:‘《阿底峽》之教授,於一座上身語意三,碎為微塵;今乃瞭解,一切經論,皆是教授。’須如是知。如《敦巴》仁波卿雲:‘若曾學得眾多法已,更須別求修法軌者,是為錯謬。’雖經長時學眾多法,然於修軌全未能知,若欲修法,諸更須從餘求者,亦是未解如前說義而成過失。此中聖教,如《俱舍》雲:‘佛正法有二,以教證為體’除其教證二聖教外,別無聖教。教正法者,謂是抉擇受持道理修行正軌;證正法者,謂是如其前抉擇時,所抉擇已而起修行。故彼二種成為因果,如跑馬時,先示其馬所應跑地,既示定已,應向彼跑,若所示地是此跑處而向餘跑者,定成笑事。豈可聞思抉擇此事,若修行時修行所餘?如是亦如修次第後編雲:‘複次聞及思慧之所通達,即是修慧之所應修,非應修餘。如示跑地,而應隨跑。’如是由此教授能攝一切經論道之樞要,於從親近善知識法乃至止觀。此一切中諸應舍修者即作舍修,諸應舉修者即以擇慧而正思擇,編為行持次第引導,故一切聖言皆現為教授。若不爾者,於非圓滿道體一分,離觀察慧,雖盡壽修,諸大經論非但不現為真教授,且於彼等,見唯開闢博大外解,而謗舍之。現見諸大經論之中所詮諸義,多分皆須以觀察慧而正觀擇,此復修時若棄捨者,則於彼等何能發生定解,見為最勝教授?此等若非最勝教授,誰能獲得較造此等尤為殊勝教授論師?如是若能將其深廣契經及釋現為教授,則其甚深續部及論諸大教典,亦無少勞現為教授;則能發起執持彼等為勝教授所有定解,能盡遮遣妄執彼等非實教授,背棄正法諸邪分別罄無所餘。
乙三、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
易於獲得勝者密意者。至言及論諸大教典,雖是第一最勝教授,然初發業未曾貫修補特伽羅,若不依止善士教授,直趣彼等難獲密意設能獲得,亦必觀待長久時期,極大勤勞。若能依止尊長教授,則易通達;以此教授,能速授與決定解了經論扼要。其中道理於各時中茲當廣說。
乙四、極大罪行自趣消滅殊勝
極大惡行自行消滅者。如白蓮華及諦者品宣說一切佛語;或實或權;皆是開示成佛方便。有未解是義者,妄執一類為成佛方便及執他類為成佛障礙,遂判好惡、應理非理及大小乘,謂其菩薩須於是學,此不須學,執為應舍,遂成謗法。遍攝一切研磨經雲:‘《曼殊室利》!毀謗正法業障細微。《曼殊室利》!若於如來所說聖語,於其一類起善妙想,於其一類起惡劣想,是為謗法。若謗法者,由謗法故,是謗如來,是謗僧伽。若作是雲:此則應理,此非應理,是為謗法。若作是言:此是為諸菩薩宣說,此是為諸聲聞宣說,是為謗法。若作是言:此是為諸獨覺宣說,是為謗法。若作是言:此者非諸菩薩所學,是為謗法。’若毀謗法,其罪極重。《三摩地王》雲:‘若毀此贍部洲中一切塔,若毀謗契經,此罪極尤重。若弒盡殞伽沙數阿羅漢,若毀謗契經,此罪極尤重。’雖起謗法,總有多門,前說此門,極為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