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諱外人頻頻上門打水。因為濺下的殘水總是搞得井臺覆著又厚又滑的冰,老人小孩不能靠近。出門一路上濺的冰水也影響著一家人的日常生活。
而冬天的阿克哈拉,水位線很底,無論多深的井,每天打不了幾桶水就見底了。所以水算是很珍貴了。而我家地勢偏低,水量大,每天被人多打幾桶是不影響生活的。再說也實在可憐這一家人。
第13節:到哈薩克去(2)
因此,這家人很感激我們。作為鄰居,大家很親近的。
到了第四年,大約去哈國的希望全部破滅(隨之失去的怕是還有遙遙擱淺在哈國的那些體面的傢什物件和從前富裕的生活)。他們只好決定在阿克哈拉從頭開始,重新蓋一座房子。
他們買下了公路對面荒野中的一小塊土地(全村只有那裡宅基地價最便宜,一平方米只要兩塊錢)。在很多個炎熱的夏日裡,闊闊來和十四歲的大兒子不停地到公路北面很遠的渠溝邊拉水回家打土坯,九歲的小兒子前前後後地搬運、打雜。很久才打夠了夠蓋一套小房子的土坯。然後他們又借來拖拉機去戈壁灘深處拉石料,像模像樣地砌起了不錯的地基。
讓人吃驚的是,接下來蓋房子——他們居然也全靠自己!一個工匠也不僱。我媽說:“可能別人蓋房子時,他天天跑去觀摩,就學會了唄。”
女兒和泥巴,母親一塊一塊地遞土坯,大弟弟在上面牽根繩子往上拉土坯,高處的父親一塊一塊地砌牆,爺爺和小弟弟運砂石,架椽子。一個夏天過去了,一座泥土房子慢吞吞地從大地上生長起來了。除了門、窗、檁條,居然一分錢也沒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白手起家”呢!
要知道我們幾年前僱工匠蓋房子時,可是花了一萬多塊錢的。全部用料還是自己備下的。
自己蓋的房子固然親切,可是敢住進去嗎?畢竟不是專業的。
接下來,他們開始在家門口打井。這一次仍然自己動手挖,於是又省去了兩千塊錢的機械打井費。
打井必須得在冬天裡,那時水位線底。於是這一家人在最寒冷的日子裡忙了一個多月。女兒和父親在井底掏土,兩個男孩在地面上拉土。因為那塊地地勢高,足足挖了十幾米才滲出一點點水來。
這還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辛辛苦苦打出了水,一嘗,卻根本不能飲用,異常鹹苦,鹼太重了——用這種水洗衣服都不行,晾乾後,布料上會泛一層厚厚的白鹼,黑衣服也會變成白衣服。
於是他們只好繼續在我家打水。而那時我們已經不是鄰居了,打一次水得穿過公路,走很遠很遠。
接下來他們四處借錢買了一輛破舊的二手小車,本來打算靠這輛車在荒野里拉拉客,跑跑運輸賺點錢。但買回來的第一天起就東修西修,不到一個月就徹底報廢了。至今停棄在他家門口,車後備箱的蓋子用鐵絲五花大綁固定著,四個輪胎一癟到底。
總之生活似乎越來越絕望。可是生活還是得繼續,孩子們在成長,女孩子也到了出嫁的年紀。家庭變故慘重,但根還在呢,再一點點從大地生長出來吧。一切都會緩過來的。他們又湊錢買了幾頭山羊,未來的生活便靠這些山羊的慢慢繁衍與壯大。
女兒終日操持家務。夏天,母親和父親在附近幾個農業村莊裡四處打工、幹農活。冬天去縣城裡的選礦廠打零工。兩個男孩子也在課餘時間幫人打土坯、敲葵花,想著法子賺錢。
貧窮不是不體面的事,況且他們是堅強的,失去一切之後,至少還沒有失去勞動的能力和權利。闊闊來一家仍然有完整的家庭以及完整的生活。因此他們也受到大家的尊重與幫助。他家的女兒依舊漂亮自信,聽說已經和一個牧業家庭的男孩訂婚了。
哈薩克的夢破滅了,但追求“更好一些的生活”的想法仍沒有改變。去哈薩克有什麼不對呢?去不成就算了。因去哈薩克而深受重創的事也算了吧。好在大家都不是那麼執著。
第14節:我飼養的老鼠
我飼養的老鼠
廚房裡有一隻老鼠,於是我每天都要從自己的伙食裡勻一勺子飯菜餵它。要是哪一天忘了喂,它就會趁月黑風高之時咬爛我的米袋子,在我的紅薯和胡蘿蔔上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牙印,啃斷我掛在牆上的香腸,還要在我的碗架上留下能壞很多鍋湯的小東西。
沒辦法,只好忍氣吞聲地把食物定時放在固定的地方,恭候它享用。好在,只要餵飽了它,它就絕對不會給我惹事的。
而且,每天早上起來,看到昨晚留下的食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