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篇——漢武帝(第1/2 頁)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前141年-前87年在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漢景帝劉啟與王皇后之子。 劉徹初封膠東王,七歲被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繼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功業甚多: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頒行推恩令,制訂左官律和附益法,嚴禁諸侯王參政;不拘一格提拔有才之士為侍從以備顧問; 裁抑相權,依靠親信、近臣宦官參與決策,形成中外朝制。又設十三州刺史部,加強對郡國的控制;經濟上改革幣制,禁止郡國鑄錢,推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頒佈算緡、告緡令,向商人徵收重稅; 文化上建立正規的察舉制,令郡國舉孝廉及秀才、賢良方正等;實行尊崇儒術的文化政策,設五經博士,在京師長安興建太學,又令郡國皆立學官。對外,派衛青、霍去病多次出擊匈奴,迫其遠徙漠北;命張騫出使西域,溝通漢與西域各族聯絡;又征服閩越、東甌、南越、衛氏朝鮮,經營西南夷,在其地設定郡縣。 但他迷信神仙,熱衷封禪和郊祀,巡遊各地,揮霍無度,並多次賣官鬻爵。在位後期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關東流民達二百萬,農民起義頻繁。又重用宦官,釀成“巫蠱之禍”,導致太子劉據自殺。 徵和四年(前89年),劉徹下輪臺詔,拒絕桑弘羊募民屯田輪臺的建議。兩年後駕崩,傳位幼子劉弗陵,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劉徹好文學,尤喜辭賦,代表作有《秋風辭》《悼李夫人賦》等。 劉徹之母王娡在懷孕時,漢景帝劉啟尚為太子。王娡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醒來告訴劉啟後,劉啟認為這是高貴的徵兆。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劉恆就駕崩了。劉啟繼位,是為景帝,不久劉徹出生。劉徹是漢景帝第十子,亦是王娡唯一的兒子。 漢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二十三日,漢景帝立慄姬所生的長子劉榮為皇太子,劉徹亦同時被封為膠東王。劉徹的姑母館陶公主劉嫖向慄姬為其女陳氏提親,被慄姬拒絕,而王娡卻許諾讓劉徹娶陳氏,因此劉嫖不斷向景帝詆譭慄姬而讚譽王娡,慄姬亦曾出言不遜而觸怒景帝,天平遂逐漸向王娡母子傾斜。前元六年(前151年)薄皇后被廢黜後,王娡暗中指使大行令奏請立慄姬為皇后,使景帝對慄姬的不滿達到極點,於是處死大行令、疏遠慄姬,在前元七年(前150年)正月廢劉榮為臨江王。四月十七日,景帝立王娡為皇后;二十五日,立時年七歲的劉徹為皇太子。 劉徹成為儲君後,景帝拜衛綰為太子太傅、王臧為太子少傅,讓他們輔導劉徹。漢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十七日,劉徹行冠禮。十天後,景帝駕崩,劉徹繼位。 劉徹即位初年,太皇太后竇猗房、皇太后王娡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在朝中有很大影響力,劉徹也必須“奏事東宮”,也就是將國家政務向太后彙報。建元元年(前140年)六月,劉徹罷免了丞相衛綰和御史大夫直不疑,將兩位外戚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蚡分別任命為丞相和太尉。 另一方面,劉徹也分別任命儒者趙綰和王臧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竇嬰和田蚡都喜好儒術,趙綰和王臧又是魯詩學和春秋穀梁學大儒申公的弟子,所以從這套執政班子可以看出劉徹的崇儒意志。他還命令丞相等內外大臣推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並派人以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召申公,申公見了劉徹後,強調治國需要“力行”而非“多言”,劉徹喜好文詞,故對申公不甚滿意,但畢竟已徵召而來,就任命他為太中大夫,同時議定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及巡狩封禪等儒家禮制。 不過,太皇太后竇猗房崇尚黃老之學,阻撓儒學改革。同年十月(按漢初制度為建元二年十月),御史大夫趙綰請求劉徹不要再將政務彙報給太后,竇太后大怒,斥責他又是一個新垣平,於是用自己蒐集到的趙綰、王臧等非法牟利的罪證,要求劉徹將趙、王二人下獄治罪,二人皆死於獄中。竇嬰、田蚡也被罷免,改以開國功臣後裔許昌、莊青翟為丞相、御史大夫。明堂等儒家禮制也被廢棄。 另一方面,館陶大長公主自居擁立劉徹之功,對劉徹各種請求,令劉徹厭煩。劉徹按約定娶的館陶大長公主之女陳皇后起初獲得獨寵,但她不僅“驕妒”,而且長年無子,使劉徹對她有所疏遠。此時王太后告誡劉徹說:“你剛即位,大臣還沒有完全服從,就先搞明堂,惹惱了太皇太后,如今又忤逆大長公主,肯定會嚴重得罪她們。婦人容易取悅,你一定要十分慎重!”於是劉徹不得不稍微尊重館陶大長公主與陳皇后。在此期間,劉徹韜光養晦,沉湎於微行和狩獵。同時,他亦進行了一些對外開拓的準備工作和初步活動,如派張騫出使西域、派嚴助征討閩越等。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