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部分(第3/4 頁)
處於單打獨鬥狀態,企業經營許多缺乏明確的戰略目標,處於散luàn狀態,難以形成合力和競爭優勢。這種割據難以與強大的外資抗衡。因此,在最佳化供應鏈管理中應作到以下三點:第一,樹立大流通的思想。計劃經濟時期,由於商品生產和供應都是國家計劃,供應商和零售商的經營僅僅起到了商品分配的功能,而沒有真正建立在市場化供需關係和經濟效益基礎上的流通體系。這就形成了零售商與分銷商、製造商商和顧客之間只是簡單的買賣關係,難以形成一體化。商品資訊難以透過零售企業在廠商和消費者之間迅速傳遞,零售企業的紐帶和橋樑作用也難以發揮,同時也形成了零售企業多年來的xiǎo商品經營的思想。這種思想嚴重影響了零售企業與廠商的關係,也影響了現代零售業的發展。第二,建立企業戰略聯盟。供應鏈是上、下游企業的利益共同體。因此,零售企業要最佳化供應鏈管理,實現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必須與相關企業建立廣泛的戰略聯盟。近年來,跨國公司已經將建立戰略聯盟作為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跨國公司之間以技術、營銷為基礎的戰略聯盟越來越多,這些戰略聯盟透過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巨大的市場競爭力。第三,建立工商企業間的平等關係。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往往決定了廠商與零售商的關係變化。計劃經濟時期,由於商品短缺,廠商在市場中往往佔據優勢地位;而市場經濟以來,由於大量商品供大於求,導致了絕大多數廠商在與零售商的合作中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這種不平等的工商關係使資訊難以通暢,上、下游間難以形成合力,也同樣影響了供應鏈的順暢和最佳化。因此,建立平等互助的工商企業關係也是零售企業成功整合供應鏈的基礎。”
宋語馨挑了挑眉:“這一條看上去有些道理,不過具體怎樣,還得到時候再看看。”
蕭宸笑了笑:“我不強迫你同意我的意見,我這個意見其實是李嘉誠先生的一種商業jīng神,但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用。好吧,我繼續說最後一點……5,加強立法和宏觀調控,控制外資大店的過度膨脹,加速我國零售企業的成長。
從近年來的情況看,外資大店已經在超常規的膨脹,這種趨勢的蔓延將使內資企業遭受滅頂之災。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宏觀調控,既能夠有序開放,又能夠規範外資行為。透過商業立法來延緩外資連鎖巨頭過快的擴張速度,給予內資企業儘可能大的成長空間,顯得十分必要。如,《大店法》與《反壟斷法》作出了有益的嘗試。但相應的法規措施還應該進一步細化和加強。
德國的聽證會制度很值得借鑑。德國透過聽證會制度限制外資零售業的大規模進入。凡是900平方米以上的新開業店鋪就要透過聽證,如果政fǔ和周邊居民不同意,這個店鋪絕沒有開的可能,即使透過聽證,也得至少等上三個月才能開始施工。這種措施不但保護了環境,還給商業競爭加上了人為的競爭壁壘,外來的零售企業進入主要市場成本加大,不得不透過收購本土企業進入市場,這樣,即使是那些不能與國際零售巨頭抗衡的xiǎo企業也有了歸宿。
鑑於外資已在大型超市佔據有利地位,為控制大型購物中心發展,商務部應加強相關的宣傳和預測工作,透過制定和實施城市商業網點規劃來控制和引導外商投資,並制定了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的規範意見。透過介紹國外商業網點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指導國內企業投資和發展。同時,對目前在建的城市商業設施進行調查,對違反規劃、違反審批程式的專案將停止建設,進行重新評估後作出處理。最基礎的程式要對大型商業設施建設實施聽證制度。
此外,由於部分國有零售業揹負大量歷史包袱,在華夏商業開始大洗牌且面臨外資強勁擠壓的時代,國家需要發揮其行業整合作用,進行規範、協調、引導,加速內資零售業的迅速成長壯大。可出臺一些扶持政策,如,債務豁免、掛帳停息、利息補貼、稅務和國債貼息等,還可以在上市(ipo及再融資)、發行企業債券等方面出臺支援xìng政策。2003年國債技術改造投資首次用於流通領域,共投資69個專案,貸款73。8億元,支援零售業的發展。政fǔ可以加大這方面的投入。”
蕭宸這一點說完,宋語馨奇道:“這一條你跟我說沒有什麼意義吧?這都是政fǔ該乾的事,你自己就是國家發改委的,你去建議政務院事實啊!”
蕭宸聳聳肩:“我當然會建議,但你們民營企業也得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樣效果才會更好。這就是我跟你說這一條的意思。”
“哦……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