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3/4 頁)
有MMU(記憶體管理單元)模組使得它可以管理虛擬記憶體。和8086一樣,它也沒有浮點運算單元(FPU),不過它可以使用X87協處理器。
張熙教授帶領著國內來的工程師們用兩個月的時間設計出晶片電路,這樣的速度在國內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在林強生這裡他們每人都有一臺電腦可供使用,而且還有豐富的技術書籍文獻資料可供查閱,在國內難得一見的保密級資料在這裡也應有盡有。
對工程師們幫助最大的則是電路設計輔助軟體,這種輔助軟體有著很好的資料庫提供支援,使得工程師們不必做複雜繁重的電腦繪圖工作,點幾下就有了結果,比手繪電路圖提高了上百倍上千倍的效率!
這些國內來的研究者如痴如醉的汲取著這裡的營養,然後又加班加點不分晝夜的在實驗室裡閱覽室裡學習工作。
美國僱員對這些中國人的評價基本上都是“瘋子”“精神病”之類的詞語,而這些人則完全不在乎美國人對他們的好奇敬畏排斥等異樣眼光。也許是受林強生本身的影響,讓他們有一箇中國式的老闆而更有了底氣;也許是這些人剛出國還沒有接觸國外的華人社會接觸到不良習氣。總之這批工程師技術人員有著不卑不亢不妥協的倔強精神,這也是支援他們刻苦工作的動力源泉!
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研究團隊製作出了22塊晶片,中途董家盛團隊替換下了張熙團隊,畢竟張熙教授六十多歲了製作晶片勞心勞力精神高度集中長時間的工作非常損害身體,林強生也怕張熙教授的身體撐不住。
他等在實驗室外,此時已經到了第二天的中午,科迪南早已經下班回家享受假期去了,因為聖誕節過後西方人也有四五天的假期。
張熙和董家盛兩位教授早已經開始對晶片進行測試,如果原型晶片的測試資料達到理想要求,那麼這款晶片將正式量產。
國內的林蘭英教授也很關注美國實驗室的測試資料,越洋電話就基本上沒斷過,雙方一直在透過這樣的方式互通訊息。如果這邊測試資料成功,濱城的半導體工廠也將對這款晶片準備生產。那裡的生產線透過將近一年的技術改造,已經初步達到了1。5微米制程技術。
“測試完成!”通話器裡突然傳來工程人員的話音,聲音中有著疲憊也有著興奮。
林強生撲向了通話器抓住話筒焦急的問道:“資料怎麼樣?”
“成功了!我們設計出了一款真正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晶片!”螢幕上能看到實驗室裡的研究人員熱烈歡呼的場面,以及張熙教授董家盛教授開懷大笑互相慶賀的歡快動作。
“這款晶片採用了1500nm製成技術,共整合了126;000枚電晶體,功耗N/A工作電壓5V,插槽型別68pin核心面積49mm2,時脈頻率612MHz,最高可達22MHz!。。。。。”
測試人員報上了引數,晶片的一個健全的驗證測試包含很多詳細的資訊。它一般是以資料檔案的形式為設計人員和測試人員在修復或者完善設計的互動過程中提供有效的資料依據,主要包括晶片的CMOS工藝等的特徵描述、工作機理的描述、電氣特徵(DC引數,AC引數,上/拉電阻,電容,漏電,溫度等測試條件,等)、時序關係圖、應用資訊、特徵數值、晶片電路圖、佈局圖等。將晶片在驗證測試流程中經過引數測試、功能性測試、結構性測試後得出的測試結果與上述資料資訊比較,就會有針對性地反映晶片效能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依據這些問題,設計工程師可以對設計做出相應的改進。
聽著研究人員一項項報著資料,林強生臉上也大大的露出了笑容,同時卻有眼淚順著臉龐無聲的滴落了下來。
李晶和王慧昌也接到了訊息迅速的趕到了實驗室,李晶看著林強生留著淚的臉龐她的眼角也溼潤了,李晶張開雙臂對林強生動容的說道:“強生,恭喜你!”
林強生看著李晶和王慧昌笑了笑,他擦了一下眼淚和李晶擁抱了一下,然後和王慧昌互相看了看兩人又是大笑了一番然後熱烈的擁抱大力的拍了拍對方的肩膀。
夫妻兩人也十分激動,這座基地他們兩人投入了太多的精力,這裡的實驗室生產線甚至建築工程都有著兩人的辛苦參與。從開挖地基開始,兩人一天天看著公司成型,這裡就像兩人的孩子一樣。研究團隊在這裡製造出了一款拿得出手的晶片,這樣大的成就也讓王慧昌夫妻二人高興不已!
“成了,我們成功了!”林強生喜悅興奮的叫道。這樣的成功可真是來之不易,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