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第3/4 頁)
當然,由沈鴻主持的重大工程還有很多,其中不少屬於關係國家命脈的要害專案,他都以滿腔熱情、創新的精神,團結各方,給予了圓滿的解決。
這才是工業建設的靈魂人物,林強生的大石化工程正需要這樣的工程大師來主持大局!
而現在的沈鴻正處於賦閒狀態,因為國內近年來大搞引進工程,即使這位為中國工業事業貢獻很大的老同志多方奔走盡力挽留一些專案,也阻擋不住高層的意志和地方領導的決策!
林強生覺得再沒有比沈鴻更合適的總工人選了,這位老前輩不單單能夠主持大局,他和國內很多企業和研究單位還有很好的聯絡,其本人更有大專案大工程的管理經驗!
雖然現在這位老院士已經78歲高齡了,確實年齡有點大了,但林強生執意要沈鴻來主持大石化工程,誰來他都不放心。
老同志歲數雖大但內心對祖國的工業建設還是充滿了熱忱的,聽說有外商想請他來主持大工業建設立馬高高興興的在弟子的陪同下來了一機部。
我國六十年代就能製造3萬噸模鍛水壓機、12500噸臥式擠壓水壓機,但一直到了2007年才有能力製造4萬噸以上大型模鍛壓機,這是助力大飛機制造的國之利器,很多製造高階裝備的超級機器都是2000年之後才有能力製造的。
可以想象,假如中國在79年開始的二十多年歲月中不是放棄了很多自行研製大型工業裝置的能力而是一直堅持走下去,那麼中國的一些關鍵裝置和高精尖產品也不會直到2010年之後才再次提上研究日程!
79年開始,以前的那些可以製造大型裝置的部門荒廢了、研究人員流失了、參與建設的工人技師也老了!我們自己丟棄了一些重要的東西一些看家本領,讓某些領域一直被國外產品壟斷!而那些關乎國家命脈的,讓人們盼望又失落的國之重器們坎坎坷坷跌跌撞撞的起伏命運也一直牽動著人們的神經,為什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研究專案就那麼順利我們走的卻那麼難,這是為了什麼呢!
林強生有些答案但並不全面,他也不想這些悲催的往事,他只能做好當下!
他對這位老專家給予了高規格的工資和待遇,工作中他更是給老人家的衣食住行都特別的安排了人專程負責,給予其無微不至的照顧,保姆都為其聘請了兩名專職人員。這些人都是在濱城飛翔技校畢業的成績優異者,是專門從濱城調過來的。
老人家一開始是想拒絕的,覺得給他的待遇太高了,但林強生解釋這是公司給年齡較大老同志的標配並不獨獨他是如此,幾次推辭都被林強生擋了回去,沈鴻也就沒辦法了。
不僅如此,按照林強生的意思還對這沈鴻老前輩的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全方面的檢查,從國外進口補品儘量恢復他的健康。
公司對每一個科學家科研人員包括全體職工,都有嚴格的體檢制度和醫療保障,儘量讓員工們保持身體健康既是保證公司減少不必要的損失也是對員工們最大的尊重,實際效果是非常好的。
許多有隱疾的員工都得到了及時治療,包括一些重要崗位的科研工作者和一線技術能手,不但為公司減少了經濟、技術損失也提高了職工們對東星集團的忠誠度!
沈鴻前輩也向林強生介紹了很多機械方面的專家學者和弟子,老教授懷著滿腔的熱情堅持和美國來的石化能源專家一起考察了國內的一些重要的石化基地及煉油廠。美國專家在給出國內石化工業能力的綜合評價時,沈鴻前輩也提出了一些比較可行的裝置解決方案為東星公司節約了採購成本以及準備工作。
這就看出,有了一位瞭解中國工業能力的專家對於整個大石化工程有著多麼了不起的推動作用!
林強生感謝沈鴻前輩的同時,殊不知沈鴻老教授的心中也在感謝著他,這個工程專案已經被老人家看做為國內機械工業發展的新希望!
近年來國內很多重要工程為經濟發展讓路,一些關鍵裝置的研製工作被引進專案打斷。雖然沈鴻給國家領導人寫信闡明其中一些關鍵裝置的重要性和研製可持續性。但是由於這些專案的投資巨大研發時間長而且技術是否先進是否成功都不確定,領導人和一些專家也認為國內缺乏必要的技術和手段,不如引進來得簡單快捷有效,很多重要專案就這樣下了馬。
沈鴻對這樣的局面是非常痛心的,在他看來放棄自力更生大搞盲目引進的做法無異於毀掉中國重大裝置關鍵技術的研發土壤,是自毀長城的行為!
為此在賦閒的這幾年中他主持成立了中國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