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第2/4 頁)
科研工作者,而這些人在東星也得到了很好的工資待遇這幾年也出了不少成果,以至於國內很多科研院所和企業單位的研究員都想要到東星工作,而東星方面對這些人也不拒絕大膽的留用,他們的做法已經惹得很多科研企業單位向中央告狀了!
兩人到了科學院沒有見到吳仲華教授,他們倒是見到了他的妻子李敏華教授,這位也是一位科學家,研究的是動力材料力學領域。多這樣的尖端科學工作者,林強生也是求賢若渴一併進行了動員工作。
李敏華聽說了兩人來的目的非常高興,她的丈夫吳仲華正在為燃氣動力技術在中國的推廣而四處奔走,她本人也一直在研究動力方面的材料力學。聽說國內又要啟動一項大工程,這些工程方面的大科學自然是十分高興的!
朱榮向李敏華介紹了林強生,李教授高興的說道:“你們來的正好,老吳主持的聯合迴圈發電供熱裝置已經獲得了國家的驗收,下一步就是在中國石化和電力部門推廣應用。”
林強生說道:“聽說這是吳教授利用進口閒置的斯貝航空發動機改型,用核心機改裝成的聯合迴圈發電裝置,正好廢物利用了,好,非常好!”
朱榮的臉色有些尷尬,李敏華倒是沒怎麼樣,她只是說道:“雖然斯貝是英國人60年代的技術,但也為中國的動力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從這個出發將來就能研究更好的燃氣輪機或者航空發動機!”
林強生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是的,這個我倒是很清楚的!我們來得倒是正是時候,正好把吳老先生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大石化專案中去,也請吳老在他的科研成果上帶領我們再向更高的領域攀登!我的目標是最終使我們自己的動力裝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趕不上歐美髮達國家最起碼也要趕上蘇聯啊!”
李敏華點點頭的說道:“小夥子你說的對,我們研究的成果比照發達國家的技術水平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技術總是人研究出來,只要我們持續不懈的努力,總會看到光明的那一天到來!”
說完,李敏華看了看錶對兩人說道:“不知道老吳什麼時候能回來,我帶你們去食堂吃飯吧,我們這裡的菜還是很好吃的!”
李敏華教授相當熱情要帶著兩人嚐嚐科學院的食堂風味,但朱榮和林強生連忙拒絕了李教授的好意。這年代的科學工作者可是很拮据的,俗話說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他們兩怎麼好意思花李教授的錢。
第四百七十一章401工程
林強生站起身來,對李教授說道:“麻煩您告知吳教授,就說大石化專案歡迎他的加入,我們聘請他作為公司的技術顧問。如果李教授有意參與我們也要聘請您,也是技術顧問,工資待遇優厚!”
李敏華笑了,說道:“這倒好,我和老吳都有份!我一定會告知他的,其實就算不告訴他,等石化專案開啟的那一天老吳也會自己找上門去的!”
林強生和朱榮一起告別了李敏華並且給她留了聯絡方式,他們一行人就住在友誼賓館。
接下來兩人到了一機部,林強生向朱榮組長提出了大石化專案缺乏一位在機械工程領域主持工作的靈魂級人物,他有意聘請國內著名的機械工程學家沈鴻出山,作為整個專案建設的總工程師!
沈鴻,1906年生人,中國機械工業的卓越領導人之一,組織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機械工程手冊》、《電機工程手冊》大型工具書,為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沈鴻是自學成才的榜樣,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表率。他在少年時期因病輟學,自學了高等小學的全部課本。他從學徒做起,1931年在SH海創辦了小五金工廠,看到國家民族危亡38年他奔赴了延安主持兵工生產工作。解放後,沈鴻領導了國家許多的重工業建設工作,主持了共和國著名的“九大裝置”。
“九大裝置”不是指九臺大裝置而是九套大型成套裝置,包括840種1400多臺,總重量45000噸的複雜精密的大型機器裝置。
這一大戰役,涉及中央10個部委上百家工廠,10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和1萬多名工人,進行了100多項重要的試驗研究!
而且最為難得的是,原定計劃九大裝置從1961年開始研製要在1966年~1967年完成,但正在交付裝置的高。潮中十年動亂來了。
沈鴻以最大的毅力帶領研究組努力組織參與的各部委和眾多工廠克服了重重困難堅持在69年完成了全部“九大裝置”的研製任務,為祖國工業建設貢獻了偉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