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4 頁)
主任。
總計八個人的團隊,國家級釀酒師一位,國家級品酒師一位,副高階職稱工程師一人”省級釀酒師兩人,中級職稱的化驗師一人,玉壺春酒廠的老採購員一人,原清河酒廠供銷科科長一人。
蘇老蘇晉國既是省級釀酒師,也在老資格的酒廠車間主任和副廠長,常年主抓生產。
這八個人都是費老精挑細選出來的,採購、化驗、調料、配料、釀造、勾兌、營銷一應俱全,基本給旗山酒廠搭了一個國營大廠級別的班底。
畢竟工作了這麼多年,也做了多年的廠領導”費老很有水準將財務會計出納這些特殊工作全部空置出來,他不選人,而是讓旗山管委會經濟辦自己抽人填補。
應該說,雙方的合作到目前為止還是很愉快的。
費老和蘇老也找了幾個老師傅,負責在旗山酒廠帶徒弟”其餘則都從旗山本地招六十多個二十歲到四十歲的男社員”又補充了兩個剛分配到淮西冷庫廠的食品化工專業的大專生。
就這樣子,旗山酒廠也成型了,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步,在宋莊建第一批害池。
將車開到大門裡,楊少宗剛一下車,早就等著他的費老就帶著大家一起出來迎接,楊少宗上前和大家逐一握手,笑道:“大家可都在啊”
那咱們先去害池看看吧!”
費老笑道:“好啊,就等著你這話呢!”
即,酒廠的這些老同志們就將楊少鼻帶到廠里正在建的第一個害池前。
酒廠的靈hun就是害池,這就和做餿頭面包需要酵母一樣,不一樣的醉母做出來的麵包總有著不一樣的味道。害池的奧秘就在於所有害池都需要害泥”這些害泥一般來自於其他的害池裡,最好是同廠的害池,如果是從零做起,就需要從其他酒廠引入害泥。
有了害泥就用本地的新泥混合,讓新泥發酵成充足的害泥做害池。
不同的害池的酵菌群都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中”
變化極其的大,考慮地理環境等因素,特別是本地的土壤因素,最好的方法還是先使用旗河酒廠的害泥。
費老這邊在旗河酒廠認識一些人”可華邊是死活不同意轉讓一部分害泥給旗山,無奈之下”費老只好利用自己的人際關係從旗河上游的徽省古井貢和下游的湯池酒廠選害泥,因為早年旗河酒廠的害泥就是用這兩個酒廠的害泥中和發酵而成。
除此之外,費老又請了一些關係,到其他各個知名酒廠都調了一些害泥過來做實驗,甚至是從五糧液酒廠也帶了一部分害泥。
這些害泥在本地發醉新增後,有的是單泥單發,有的是多泥混發,陸續會建設二十多個小害池,用來做實驗xing的釀酒,最終看看哪個害池在本地是最適應的,效果最好的,最後就選擇這個害池的害泥做為母泥,繼續增酵更大規模的害池。
在酒廠已經成型的這個害池轉了一圈,楊少宗就和費老問道:“這些害池能釀多少酒?”費老答道:“都是一般小酒坊的量,一兩噸上下,年底差不多就能出第一頭酒,掐頭去尾之後,咱們再看看這些害池中哪一個效果更好。”
楊少宗忍不住追問道:“費老,按照您的經驗,您覺得哪一個害池會更好點?”
費老琢磨了片刻,道:“說不準啊,這裡面的道行深了,我琢磨了一輩子也沒有弄明白。當然,基本還是有個大致的規律,主要還是根據你們本地的氣候和溼度來看。我在旗山轉了一圈,可以肯定這裡是能釀好酒的,因為你們這裡的環境是半密封的,周邊都是山,旗山和旗河水庫建成後,本地環境溼度更大,本地的水質化驗了一下,應該說是很不錯的。我總結你們這裡的環境氣溫,基本就可以用悶熱溼來形容,特別是夏天,冬天溫度如果不太低的話,那就更好了。這樣的環境出好酒啊!”聽著這話,楊少宗不由得笑出聲,道:“那可就是再好不過啦!”
費老又道:“小楊,我和老蘇商量了一下,打算在你們這裡採用高粱和糯米混配釀酒,用豌豆和小麥做酒麴。高粱最好是從川南一帶採購,糯米就用本地的,或者是用徽北的大香糯。我和老蘇說的這個配方其實也是咱們清河縣一帶的百年老字號配方,咱們酒廠以前有一個老師傅給傳了下來”因為和咱們玉壺春的路數不一樣,老酒廠一直沒有用。那個老師傅早些年過世了,配方就只有我和老蘇兩個人最清楚,我感覺應該能在這裡用上,不管怎麼樣,咱們也至少可以試一試!”
楊少宗點著頭,道:“行,那就先試驗一下看看效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