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七丫頭推了嫣妃的?把人都叫來,我要親自審問。”老人一改平日裡的和藹可親,神色凜然地發號施令,“慢著,”可是待鬱無嗔抬手召來太監欲按照她的吩咐去做的時候,她又冷不防叫住了將欲領命而去的太監,繼而雙眉緊鎖著,看向她的親生骨肉,“先把七丫頭送到我宮裡,宣太醫醫治。”她頓了頓,面色不霽地瞅著鬱無嗔,“這麼冷的天,讓她在這雪地裡跪那麼久,你是想害死你的弟妹嗎?!”
作者有話要說: 我也太大意了,忘記了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處理
在寧安太妃看來,她的兒子僅憑嫣妃及其身邊宮人的幾句話就認定了慕朝棲有罪,完全就是偏聽則暗。
於鬱無嗔而言,他的母親在根本不瞭解情況的前提下,直接斷定慕朝棲並無過錯,無疑就是心存偏頗。
各自抱著先入為主的看法,寧安太妃在慈心宮內審問了之前一路尾隨嫣妃與慕朝棲的宮女們,而鬱無嗔則默不作聲地坐在母親身側旁聽。
被無辜牽扯在內的宮人們眼見素來不問宮中事的寧安太妃親自過問此事,原本一口咬定的說辭漸漸地有了鬆動的跡象。
她們的主子不可能是自己摔倒的——不管怎麼樣都不可能。
既然不是主子的過失,那就只能是扶著主子散步的……七王妃的錯。
最重要的是,主子親口說了,是七王妃推的她——儘管,她們誰也沒有目睹那一幕。
多年來的經驗教訓告訴她們,主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如果她們不想大難臨頭的話。
可是,可是……現在皇上的生母——寧安太妃親自問話了啊!主子又不在,皇上也沒有要幫著說話的意思,她們究竟是該據實以告,還是該堅持到底?
“既然當時都低著頭,你們是如何看見七王妃推了嫣妃的?”循著宮裡的規矩和宮人的供詞,寧安太妃很快就抓住了矛盾之處。
“回……回太妃的話,因為……因為當時只有七王妃一人跟娘娘呆在一塊兒,而且、而且奴婢們都聽到,娘娘在跌倒之前,說七王妃把她捏疼了……”一名為首的宮女跪在皇帝和太妃的跟前,戰戰兢兢地回著話,“何況……何況是主子親口說,說是七王妃推了她……”
“嫣妃是苦主,不是證人,所以按照你們的說法,壓根就沒有人親眼瞧見七王妃推了嫣妃。”寧安太妃神情嚴肅地道出結論,令一眾宮人的心裡皆是七上八下。
宮中素有傳聞,說嫣妃娘娘雖得皇上專寵,卻從未討得太妃的歡心——甚至有人大膽傳言,說太妃是相當厭惡嫣妃其人的。
而此時此刻,寧安太妃的言下之意業已顯而易見——不管是出於私心,還是對事不對人,太妃娘娘的一席話都是無懈可擊的。
至此,原本只是順著主子的意思指證七王妃乃狠下毒手之人的宮女們,個個都惶恐不安地噤了聲。
“皇上,”就在屋子裡安靜得令人心悸的時候,寧安太妃側首面向了鬱無嗔,“你和嫣妃痛失了孩兒,心中悲慼,這我可以理解。沒了的是你們的孩子,也是我的皇孫,我這心裡頭也是難過得很。可是皇上,”寧安太妃蹙眉不緊不慢地說著,原本微微下垂的眼簾倏爾抬起,令雙眼注目於身側之人,“你與嫣妃若是因此而遷怒無罪之人,這可不是在給死去的孩子積德。”
鬱無嗔不說話,只是面沉如水地與母親對視。
“七丫頭沒有理由去推搡嫣妃……”
“嫣妃提及了七弟的身子。”
不期而至的話語,令寧安太妃當即一怔。
頓悟了其中的因果關係後,她又不由自主地皺了皺眉,壓下對嫣妃的不滿,嚴肅地說:“即便她惹得七丫頭心中不快,以七丫頭的品性,也不會去把她推倒在地。”
鬱無嗔聞言眸光一冷,幽幽道:“母妃不過是與七王妃有過幾面之緣,就已經對她有如此之深的認識了。”
老人微微抿了抿唇,看似平靜地接話:“我別的本事沒有,看人的能耐還是不差的。至少……我可以猜得到,嫣妃都對七丫頭說了些什麼。”
“……”別有深意的一番話,換來的是鬱無嗔的一陣沉默。
“孰是孰非,難道皇上心裡就一點兒也沒個準嗎?”定定地直視著兒子晦暗不明的眸子,寧安太妃雙眉微鎖,不打算在下人面前將話挑明,“好了,”她忽然把頭轉了回去,看向前方跪了一地的宮人們,“依我看,是雪天路滑,嫣妃不慎摔倒,誤以為是七王妃推了她一把……”自顧自地下了無人敢駁的結論,她側過腦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