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第1/3 頁)
過了八月十五,天氣正清爽, 又還在中秋節小長假中, 宋時便廣發請柬, 請人到渤海經濟園中參觀遊覽。
不僅給本地官員、名士、書生, 也給花大價錢投資他們周邊土地, 還有意投資他們經濟園的大戶發了請柬。
那請柬也做得極有心思, 用的工業園自造的硬挺厚實的大紅箋紙,對摺起來, 正面題了名字、地點、時日。再將請帖掀開來時, 裡面卻隨著手勢豎起一片塗繪成樓閣園林之象的紙雕, 精巧細緻, 栩栩如生。
得著帖子的人就跟捧了名家畫作一般得意歡喜, 拉著親朋好友炫耀:
難怪宋三元名重天下, 難怪他與桓御史能弄出這麼多前所未聞的神仙物件兒——天下間用帖兒的何止千萬, 哪曾見人做過這麼精緻的請柬?
人家對他們這小地方的縣官/儒生/商人都肯下這樣的心思,難怪給桓大人寄個相思就能寄出鴛鴦尺、迷彩神這樣的神器, 要管民生就能管出畝產四百斤的佳禾呢……
他們將這請柬連同遞請柬的兩人一道誇出了花樣兒, 誇得親朋好友羨慕不已, 求著他們要一道兒去“參觀”。
哪怕別處不許看,叫他們進了園子,遠遠看那兩位大人一眼就夠了!
參觀經濟園的日子訂在八月初三,一大清早便扶老攜幼、拖兒帶女,一車車、一排排地往經濟園參觀。
送出去的請帖不過數十份,來的人何止幾百口。再加上僕役、車馬, 換個小點兒的地方都接待不開。
幸而這經濟園沒有別的,就是地方大。宋桓兩位大人又是常辦大型活動的,這幾百人進來也不過是個漢中學院早操的規模,安排起來也是輕輕鬆鬆。
那些原本還覺著自己帶了太多人來蹭遊,擔心主人家不樂,或是安排不開的客人,到了經濟園門口卻徹底放下了心。
經濟園大門敞開,隔出一半兒的車道專供他們這些客人走。園門外有兩位大人家的管事家人相迎,見了那長得不見盡頭的車隊也絲毫不見為難,笑吟吟地收下名刺,安慰眾位遊客:
兩位大人早猜著來的人多,著安排客人在風景最佳的觀海園中略作休息,然後再到本地未有的新工坊內外參觀。
管事們一頭說明觀覽事宜,一頭喚小廝來引車馬進門,順著寬敞的車道去一二期工程交界的小花園休息。
園區佔地面積廣,這段路也有一二里長,道旁栽滿蒼松翠柏,楊柳榆樺。高高低低的煙囪與廠房掩映在蒼翠或蒼黃的樹影間,眾人在車馬上看著,竟有幾分遊賞園林之趣。
到“觀海園”外,眾人下了車,隨引路的家人進園,所見的景緻就更秀美怡人。
園內外圍欄、遊廊等處,都爬著月季、薔薇花牆,懨懨欲凋的葉牆中間雜著數朵或半開或將謝,卻依然豐腴美豔的粉紅月季。沿著園牆栽有桃李海棠之屬,花期雖過,卻有弱枝婆娑。園內只有兩車道寬的花磚小道兩旁有矮欄杆圍的花圃,外層種著成排冬青,內中護著連片的菊花、月季,葉翠花濃,一派秋色迎人。
園中立著一座假山,有清泉汩汩從石縫中湧出,流到假山腳下的池子裡,只進不出,卻總不見滿溢。山腳下有一塊迎面磨得極平的大石,雕著“觀海聽濤”四個大字,用硃砂深深染成紅色。
花圃、小路間原散著幾套石桌石椅,桌上竟有雕著棋盤的,楚河漢界分明,正合他們讀書人的趣味。路邊又排著許多竹、木、藤製的圓桌繡凳,有的擺在樹蔭下,有的在花池邊,有的臨著假山飛瀑,任人選擇。
眾人各揀了喜歡的位置,與親友一道欣欣然落座。園裡早有服侍的人端上茶水點心,茶是今秋新燻的桂花茶,倒出來便是一股桂花香沁人心脾。
趕了一早晨路的客人們為之精神一振,喝幾口清茶提神,便在這園中說話、賞景,等候新的客人與主人到來。
等到本地符縣令也帶著師爺、家中老小到這園中坐定,兩位主人也遣人通報,要到園內來相見。
人還未到,便聽園外一陣陣清脆的鈴聲隨風送來。眾人連忙放下手中茶水點心,順著那鈴聲看去,便見一對穿著對襟窄袖短褂、筆挺利落的貼身長褲的書生,跨騎在兩架鋼鐵打造、底下兩個輪子順在一列的車上,慢悠悠地並肩進了園子。
那兩人衣著雖怪,卻有誰認不出他們是此地主人,眾人仰慕多年的宋三元與桓御史?
那身短衣窄褲若穿在別人身上,只該是為著做活方便穿的短打。可搭上這兩位的名士光環再看,那身衣裳做得異樣緊趁貼身,風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