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3/4 頁)
兩人也就忙碌開來,徐耀輝一邊找,一邊還不忘問周夏,“這些瓷片都是從哪裡弄過來的?”問清楚瓷片的來源。對於給瓷片斷代,歸窯之類的研究,還是相當有幫助。
“那攤主說是從河南鄭州那邊的工地撿回來的。”周夏一邊找,一邊回答他說。
毫無疑問,這一麻袋的瓷片中,絕大部分,都是些沒什麼價值的普通瓷片。有些,甚至就是現代燒製的普通瓷器,或者是低劣的贗品仿品,無意還是有意弄碎了之後,塞在裡面濫竽充數的。要不然,怎麼可能湊得出這麼一麻袋來呢!
沒一會,徐耀輝就找到一塊不一樣的瓷片,他看見之後,就覺得異常興奮,然後就拿起來問周夏,“周夏,你剛剛看到的是這快瓷片嗎?確實有些漂亮啊!但是也有些古怪的樣子。”
他這一嚷嚷,周夏也不由得把目光轉了過去。
這一眼望過去之後,周夏也是淡定不能,心底激動萬分。總算是他沒有賭錯,光這塊瓷片,就值回票價啦!
確實,正如徐耀輝所說的那樣,那塊瓷片的確是很漂亮,雖然表面沾染了不少的塵埃,但卻掩蓋不住它內在的光華。
這塊瓷片的顏sè是天青sè的,跟宋代汝窯的顏sè比較相近,那種雨過天青雲破處的味道。
但是,再仔細看的話,隱約中,又有些鈞窯的味道,並不是純粹的天青sè,而是有些輕微的sè變,感覺像是青中透著綠一樣。
而且,整塊瓷片給他的感覺很薄的樣子。
從碎片處露出的胎質來看,裡面的瓷胎也是很細緻的,但是顏sè的話,卻和尋常的瓷器不太一樣,感覺有些泛黃。
周夏喜悅寫在臉上,他也就點頭,煞有其事地說,“嗯,我就是看中這塊瓷片了,所以才將這一麻袋瓷片都給買了下來。”
徐耀輝不疑有他,自然信以為真。
當然,他更在意的是,他手上這瓷片,究竟是什麼來頭。
徐耀輝又仔細看了看,“從這瓷片的造型來看,沒碎之前的話,應該是碗的一部分。我先去清洗了再說,這樣子灰濛濛的,看得不太真切。”
周夏點頭說好,正所謂,明珠暗投。沒有清洗乾淨,髒兮兮的瓷器,即便本質再美,也難免會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他這套房子不大,一眼就能看得分明,有水的地方在哪裡。徐耀輝自然知道,去廚房做清洗是最好的。
周夏自己則加緊功夫,再仔細尋找一下,看看有沒有類似的瓷片在裡面。
把瓷片全部攤開來之後,想要搜尋起來,也就要簡單得多。尤其還是周夏這樣子,玩瓷器也有這麼些經驗和年頭的人。
在徐耀輝把他找到的那塊瓷片清洗乾淨拿回來之前,周夏也找到一塊類似的瓷片。
這下子,周夏的心情更為激動了。
特別是在親自上手,看到這塊瓷器的表現之後,周夏的心跳更是加快了很多。
和先前那塊瓷片一樣,周夏手裡這塊瓷片,品質表現和前者,如出一轍。不用說,肯定是同一件瓷器被打碎了的產品。
而且,這樣的瓷片,是周夏之前從來沒有見到過的。
既不是汝窯,也不是鈞窯,即便有開片紋,但也不是哥窯。
但是,這汝窯鈞窯和哥窯的特徵它都有,倒像是匯聚了宋代幾大名窯的優點於一身,特別jīng致,漂亮。
周夏即便再愚笨,也能聯想到,莫非,這真是傳說中的柴窯?
這時候,周夏就不說這瓷片,是仿製汝窯鈞窯他們的了,而應該反過來思考,汝窯它們,是不是仿製柴窯而來的。
要提到柴窯,周夏還不激動的話,那就證明,他根本就不是真心喜歡瓷器的。
要知道,柴窯是否存在,自古以來,一直就相當有爭議,即便有些書籍史料上有記載,乾隆皇帝也寫了好幾首詩歌,來詠唱柴窯碗,柴窯瓷枕等等。但是近現代,還真沒幾個人敢說自己見過柴窯,也沒有一件柴窯的標準器被大家所接受。
所以,才說是傳說中的柴窯。
要想鑑定一件瓷器是否是柴窯,需要滿足的條件可不少。
首先,看這件瓷器,或者瓷片,是否夠漂亮。
現在很多人也號稱自己手裡的東西,就是傳說中的柴窯。可他們也不看看,他手裡的瓷器,是否漂亮。柴窯能名列宋代五大名窯之前,其美妙之處,可不是浪得虛名的。拿件連普通的宋代瓷器都不如的瓷器來,也敢說自己的柴窯,真是恬不知恥。
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