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部分(第4/4 頁)
某服飾品牌運營者曾對記者表示:“國內服飾行業是個萬億級別市場,而在這個市場中,在我們國內運營最好的快時尚品牌更衣室牌銷售額在二十億至三十億間,這個數字比起我們國內一流品牌還有不小差距……我覺得國內服飾品牌的日子不好過,主要還是因為市場環境不好,與國外快時尚品牌沒有太大關係。”
但在2012,當更衣室牌交出大中華區銷售額增長50%的亮麗資料後,國內一些服飾品牌終於感覺到快時尚品牌這頭猛獸的存在。在2012年,國際幾大快時尚品牌開始將更多精力用於開發二三線市場。這樣運營策略,隱隱與很多原本就紮根於二三線的品牌,起了極大的不小的衝突。
比如說楚語服飾,一直以來,楚語服飾在二三線的運營策略,就是在二三線城市最繁華的路段,租下當地最顯眼的黃金店鋪開設店鋪。這樣的運營策略與其他的快時尚品牌差不多是一致的,相比起國內其他品牌,楚語服飾受到的衝擊更大。
在服飾業務之外,楚語服飾旗下的體育服飾也因為轉型而面臨著一系列麻煩。
僅僅以去年楚語服飾收購的pa牌為例,收購這個品牌近半年以來,陳楚一直對pa牌調整結構。2013年第一週,陳楚甚至專門到過pa品牌運營總部視察。並且在那次視察當中,陳楚向pa牌的管理理層提出,要將公司原本的“批發運營模式”改為“銷售運營模式”。為此,pa牌在未來將會增加直營店的數量。
因為pa牌的一系列調整沒有完成,因此陳楚強調“今年對pa牌的要求是百分之十五的增長”。對於在發展黃金時期每年增長幅度超過百分之三十,有的年份甚至能達到百分之八十的pa牌來說,陳楚要求的這個增長幅度並不算高。但對於正處於增長泥潭的pa牌來說,陳楚提出來的這個增長幅度並不低。
這段時間以來,pa牌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轉型。最近二個月以後,在pa公司的專賣店裡面,一些看起來十分小眾的商品已經上市。
用於練習太極的衣服、女子專用跑鞋……這些上市的商品當中,有一些大獲成功,但有一些的銷售資料卻不佳。
不過,這一些新上市的產品,卻引起了消費者極大的反響。相比起半年之前,pa牌的品牌形象顯得更加鮮明。儘管有部分消費者還是認為“pa牌專賣店裡面,經常買一些古怪的貨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