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對月總攻擊(2)(第1/2 頁)
月球先遣防禦指揮官沉思了一下,咬著牙繼續說道,“再等一會!”
這一大批轟炸機在月球低軌道區盤旋了一會兒,就紛紛脫離了低軌道,返回太空戰艦群去了。
聯合艦隊指揮官見對方連續兩次都沒有在月表面升起低軌道防禦系統進行反擊,他也開始沉思起來。在如今大量裝備無人機的情況下,高超速轟炸無人機的成本迅速下降到了只相當於1.5顆鑽地雲母彈的成本,而一架偽裝成高超速轟炸無人機(僅保留速度效能)的偽裝轟炸機更是隻有0.65顆鑽地雲母彈的成本。一架真正的高超速轟炸無人機一次最多可攜帶7枚鑽地雲母彈,因此使用偽裝轟炸機作為誘餌能夠大大降低轟炸試錯的成本。
聯合艦隊第一次是採用攜帶真實彈藥的6架高超速轟炸機作為誘餌,而每架轟炸機上只裝配了一枚真正的鑽地雲母彈,其餘2枚都是啞彈,4個為未掛導彈的空擋位。這樣即便第一次對方升起了少量的地面低軌道電磁反應炮進行高速攔截,第一次試錯的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但月球先遣防禦指揮官也正是看到第一次的批次如此少,明知對方是在進行初步試探,於是乾脆採取了觀望的姿態。果然,6架轟炸機只投下了共計8枚鑽地雲母彈,還有兩顆鑽地雲母彈並沒有爆炸。
這樣就又產生多一項影響:月球基地防禦方面沒有辦法立即判斷投下的兩枚未爆炸的鑽地雲母彈是假彈還是延遲彈,又或者是故障彈。因此這給對方的戰場資訊判斷造成了更多的干擾。
但是月球先遣防禦指揮官很快做出了自己的推測:6架轟炸機總共攜帶了18枚鑽地雲母彈,而其中有二架轟炸機投下了各2枚彈頭,剩餘的四架都只分別投下了一枚鑽地雲母彈,它們既然已經獲得先手機會,為什麼不全部投下?要知道,一旦進入低軌道區,鎖定火控目標後發射出去的鑽地雲母彈地面攔截率會降低至少一半,如果在更低的亞軌道進行鎖定火控目標發射,那麼攔截率將變得非常低。可是轟炸機在沒有受到敵方火控雷達照射的安全情況下僅僅投下第一輪不到二分之一數量的鑽地雲母彈就迂迴返航,這說明什麼?為什麼不把剩下的投放再回去?
很大一個可能就是,那些剩餘掛載的彈頭,全部是啞彈。
月球先遣防禦指揮官基於這樣的推斷,他已經大致明白對方的用意。第一批使用了混雜真假的戰術,虛虛實實之間都可以根據情況靈活運用,而這第二批轟炸機的目的就成為了是否要應對的關鍵。從對方的角度來看,第一次實施了有限但切實有效的轟炸,這無疑首先會給遭受轟炸的人一個假象:對方在接下來的動作中,依舊會採取假中帶實的作戰模式,即在大批假的轟炸機中混入少量攜帶真彈頭的轟炸機,這樣一來,無論對方是否採取行動,他們都能保證達到戰術目標完成的效果:
如果月面防禦部隊採取反擊策略,那他們將只需要付出極少的代價,就能鎖定月面反擊設施,進行有效的毀滅打擊;如果他們繼續不做行動,那麼他們就順勢將真實攜帶的彈頭全部投下,這樣迴圈幾次也能達到摧毀地表面和深層防禦反擊工事的目的。
如果真的採取這樣的策略,無論月面部隊作何反應,聯合艦隊都勝券在握。
然而聯合艦隊真的會採取這樣保險、效率卻低下的逐步推進策略嗎?
月球先遣防禦指揮官他自己做出了否定的答案。因為他認識他——那個驕傲的星際艦隊總司令,他也是本次對月球總作戰的第二階段總指揮官。
正因為他的骨子裡頭透著驕傲,所以月球先遣防禦指揮官他並不認為聯合艦隊會繼續這種保守的方式。
因此月球先遣防禦指揮官選擇了繼續觀望第二批轟炸機的行動。果不其然,第二批轟炸機全部都是幌子!在低軌道區繞了一圈,一個鑽地雲母彈都沒有投下就悻悻然地回去了。
但是,即便被看穿了第二波行動,聯合艦隊的第二階段總指揮官仍舊泰然自若,因為接下來第三波才是真正鬥智鬥勇的時刻。
接下來,對方到底會怎樣做?!
第二階段總指揮官在第一批和第二批轟炸機群中採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對策,第一批他採用了虛實結合的招數,而第二批則是虛張聲勢,那麼接下來,他到底會怎樣做?
月球先遣防禦指揮官在面對二次攻擊時都同樣採取了觀望不動的姿態,接下來他依然會採取同樣的策略嗎?還是說,事不過三,他會開始有所行動?!
兩個指揮官此刻同時面臨著複雜的戰場形勢和心理判斷。
“繼續